大部分读者都是知道《小王子》却不太认识它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然而,当人们怀着《小王子》留下的惆怅与忧伤去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其他几部作品时,会有另一种发现。近日世纪文睿出品的“成为小王子之路”系列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温经典的途径。
其中,我最想推荐的是《人的大地》。它告别了传统小说,标志一种新小说的诞生。这不是形式的新,而是观念的新。这部形式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集子,共分8章,每章独立成篇,都有一个主题,各章之间血脉相连,从航线说到同志、飞机、飞机与星球 、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 主题就是这个别致独到的书名所揭示的:人及其生存的大地。这部被萨特成为“存在主义小说里的滥觞”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圣埃克苏佩里从自己的身体力行出发来探寻生命最终的意义。
他站在宇宙高度观察人类,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群山、风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这里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生。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的看法:人生归根结蒂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我的行动,从今以后,一个接一个,组成我的未来。” 这和萨特的存在主义非常相似,“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人只是在实施自己的意图时才表明自己存在,决定自己的未来。
圣埃克苏佩里要越过表象达到本质,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越过行动达到爱,爱是语言不能表达的;越过黑夜与星辰去感觉永恒,永恒是无法测量的。《人的大地》里没有情节,没有故事,没有爱情叙说,没有外貌描写,没有心理分析,独特之处是他把结构作了非常规处理,使人读来觉得这些内容可以触摸。
读了《人的大地》,也会更理解《小王子》的含义,不会肤浅地认为小王子的玫瑰仅仅是指爱情。如果只是一则作者个人的爱情故事,《小王子》就不会在二战后60余年间取得那么持久的成功,时局的发展,证明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担忧多么有预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