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21日,大光明影戏院放映由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摄制、罗克主演的有声影片《不怕死》。罗克在片中饰演一位植物学家,受聘到旧金山唐人街稽查绑票贩毒团伙。影片中的华人尽为贩卖鸦片、偷窃、绑票之辈,行为野蛮,贪生怕死。次日,复旦大学教授洪深至大光明观看此片。当放映到罗克向华人买花,将钱投掷地上,华人争相抢钱一幕时,放映厅内的洋人们轰然大笑,洪深愤然离去。回到家后,片中侮辱华人的情节一直在洪深心中萦绕。23日,洪深冲进戏院,登台痛斥影片,数百观众纷纷离座要求退票。此时影戏院一洋人经理报警,后巡捕将洪深带至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的新闸捕房。洪深据理力争,约3个小时后才被释放。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不怕死”事件。
《申报》与《民国日报》等积极报道事件进展,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促进国民政府介入“不怕死”事件。此后国民政府制定《电影检查委员会定期检查特别区电影片》,规定以后所有租界内影院所放映影片,均须经过电影检查委员会的许可,方可上映。事件发生后,洪深以“公然侮辱”罪将大光明影戏院告上法庭。《申报》也作了及时报道,最后中国外交部与驻美使馆经过交涉,决定不由法律解决。经过外交部的交涉,主演罗克致函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向中国观众正式道歉。道歉函由中央宣传部准外交部函送上海特别市宣传部。
抗日救亡的喉舌
从“五四”到抗战,《申报》秉持爱国立场,主张读报关心国家兴亡,连篇报道各爱国事件,记载了许多历史细节和重要时刻。
近代日本不断蚕食与侵略中国,《申报》对此长期关注。1927年5月,日本出兵山东,直接干预北伐。上海各界发动抗议,6月12日,各界60万人分别举行反日出兵大会,决定成立反日出兵会,并要求对日经济绝交,鼓励市民检举奸商。26日,成立抵制日货运动领导机构——上海民众对日经济绝交大同盟。为惩罚奸商,在新闸桥等地设置木笼,上书“召租洋奴”四字,并配俚词:“破坏抵日货,甘心做洋奴,此等兽面人,请他立木笼。”《申报》对此进行持续报道。次年5月,上海成立反日会,从《申报》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党政工商及下层民众联合的反日社团。“九一八”事变后,上海组建抗日救国委员会,此后在“一二八”事变中,政界与商界进一步合作,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抗日救亡的中心。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申报》大量报道上海军民的抗日斗争,要求政府驰援十九路军,时评尖锐指出:“倘若今后政府仍不能下最后之决心,以民意为依归,则政府自弃于人民,断不为人民所拥护,断无久存之可能。”《申报》还停止刊登收入不菲的所有文艺广告,一日三刊,滚动报道战事动态、发布各种爱国捐助启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申报》报道战争消息可谓浩如烟海,如战争、党派活动、救助募捐、难民收容、外侨避难、慈善事业、国际援助、商业市容、物价涨跌、名人俗夫、敌伪活动、烟馆妓院等,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如国际红十字会曾对华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申报》及时报道该会的物资援助,以及派遣医疗队、设立难民所和伤病医院等。这些援助改善了中国难民的生活,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刻,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传播新知的媒介
开办之初,《申报》即高度重视市民性,在报刊上刊登市民们喜闻乐见的竹枝词,改善上海的文化环境。同时,大量刊载各“茶园”的演出信息,发表近代最早的戏评文章,报道新开菜馆、游乐场的消息,满足了市民们的生活及应酬社交的需要。《申报》的本事是将政治性新闻也弄得很有市民性和情趣。如同治皇帝大婚,当时还没有电报,北京的消息传到上海至少需要十多天,尽管《申报》无法及时报道婚礼,但预发许多新闻,如“七月廿六日纳采,八月十七大徵,九月十五日举行大婚典礼”,“计用帑银一百万两,共用黄金一千两”,包括皇帝、皇后等的吃穿用,非常详细,还有上海衙门《大婚不理刑名》,会审公堂放假一天以示庆祝等社会新闻,开创了新闻的样式,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为提升读者的知识水平,1920年1月1日起增发《常识》副刊,“灌输国民应有之普通知识”。《常识》介绍科学和新知,吸引了无数青年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年在上海虹口布店做学徒的沈鸿几乎每期必读,渐渐地对机器、对数理化产生了兴趣,后创办利用五金厂,抗战时他将该厂迁往延安,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最高工程师,解放后担任一机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
《申报》的副刊曾坚持消闲性格调,直到五四运动后才有变化。1932年,史量才聘请黎烈文出任副刊《自由谈》主编,黎烈文锐意革新,延请鲁迅、茅盾、巴金、郑振铎、陈望道、瞿秋白、叶圣陶、郁达夫等执笔,以杂文、随感、散文、诗歌、漫画和考据等形式,发表了大量进步文章,成为进步文化界的新堡垒。国民党对此极其不满,不断对史量才施压,迫使黎烈文辞职;此后仍不放过《自由谈》,最后该刊于1935年11月被迫停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