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江户净瑠璃译本——《近松门左卫门选集》序

    钱稻孙先生的毕生志愿是完成《源氏物语》的翻译。当时,能胜任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的译者,寥若晨星。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瑠璃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译者。起先请萧萧试译了一下,并请张梦麟先生看了,他连连摇头。于是,我请钱先生译了一段,送给他过目。张先生读罢,说:“看来是非钱稻孙先生莫属了。”我只好请钱先生放下已译了五帖的《源氏物语》,改为翻译近松的作品和江户时代著名的小说家井原西鹤的选集。今天回想起来,当初请钱先生放下《源氏物语》,改译近松和井原的作品,绝对是做对了。丰子恺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把九十一万字的《源氏物语》译完,该书已于八十年代初分三卷出版。倘若滞留在钱稻孙手里,至多只能译出全书的一半。1987年11月,钱稻孙译的《近松门左卫门·井原西鹤选集》问世。这两个日本作家的文字难度之大,不下于《源氏物语》。钱稻孙的译文填补了我国对江户时代文学翻译介绍的空白,而且这是无与伦比的。
  钱稻孙的母亲单士厘(1856-1943)是浙江萧山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外祖父家先人官至礼部尚书。父亲单思溥,也有文名。钱稻孙的堂弟钱仲联在自述中写道:“我在国专读书时,除了读‘四书五经’儒学经典外,还要研究《庄子》、《史记》、《汉书》、《说文》、《文选》、《文心雕龙》、《古文辞类纂》、《十八家诗钞》等桐城派教人诵读的几种,这在今天青年学子看来,似乎难以做到,其实,这在旧时是寻常之事。我的叔父钱玄同,从兄稻孙、穟孙在年龄比我小的时候就读通这类书了。我叔祖父振常在给缪荃孙的信札中说:‘长孙稻孙,九岁毕四书,授《毛诗》。次孙穟孙,六岁诵《小学韵语》之类,皆母(指我伯母单士厘)授也。稚子师黄(玄同的原名,与稻孙同年),毕《尔雅》、《易》、《书》、《诗》,刻诵《戴礼》小半。’(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本《艺风堂友朋书札》下册七五九页)玄同、稻孙、穟孙早年就留学海外,并非三家村冬烘,但幼时读书已有那样根底。”
  钟叔河先生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出版,1985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收有钱单士厘的《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归潜记》中的《新释官·景寺之属》是钱稻孙执笔的。单士厘在书中写道:“此长子稻孙为予游览之便而撰。”《归潜记》成书于1910年,当时钱稻孙只有二十三岁,文笔已相当老练了。他的观察细腻,语言朴实、生动、精确,具有艺术魅力。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