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后,柴泽民辞去了外交学会的工作。接着,又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绿化基金会和中国世界语之友会等多个民间组织的邀请,担任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等职务。虽然每天公务依然繁忙,但他感到生活很充实。近几年,他以近九十岁的高龄到美国、英国和法国去考察债券、股份制,带书画家代表团去东南亚访问,同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还赴韩国参加过东北亚形势研讨会;他也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的发展奔波。可以说,在他能为改革开放效力的地方,他依然像过去那样不辞劳苦,不畏艰难地工作着、开拓着和奉献着。 1981年,为促进社会各界对世界语的了解,扩大世界语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推广世界语,在国际上为世界语运动增添一份道义上的力量,推动世界语运动更广泛的发展,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夏衍等十位社会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世界语之友会。首任会长是楚图南,副会长为黄华、胡绳、柴泽民、罗俊和陈昊苏。1994年,楚图南会长在临终前说:“要继续办好世界语之友会,请柴泽民同志接我的班!”其实早在90年代初,柴老曾专门到楚图南家拜访,当时陪同柴老的还有北京世协的王彦京。在那次拜访中,楚老非常赞赏柴老对世界语工作的热情,他说柴老年纪还轻,身体也好,在外交界很有影响,希望柴老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推动世界语工作,他希望柴老能够接过世界语之友会会长的职务。1996年,世界语之友会换届选举时,柴泽民当选为第二届会长。十年来,对于中国世界语的活动,柴老一直倾尽全力支持,他曾经因为参加世界语的活动而错过重要的外交会见;他一直说:“我对世界语的感情很深、很远,我在30年代学习世界语,尽管学得不好,但世界语在我心中却种下了深厚的种籽……” 柴泽民自幼好学,在中学时读了许多进步书刊。中学毕业后家穷无力升学,只好在一所小学以教书糊口。在这里,他参与发起成立“反帝大同盟”。后因领导全县小学教员游行示威反对阎锡山限制进步思想的所谓“鉴定”失败,失去教书的职位,也因为在这次斗争中的坚定和勇敢,于1933年被吸收参加了共产党。闻喜县委为了培养柴泽民,要他考入运城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接触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书刊,每天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在这期间,他参与恢复组建党的外围组织教师联盟、社会科学联盟等。 1935年,由于闻喜县党组织被破坏,柴泽民不得不离开他的家乡到西安,在那里他为了糊口到杨虎城的部队当看护兵,后考入绥靖公署军医处学医。也就在这段时间,柴泽民结识了懂得几种外语的前同盟会成员景梅九,从他那里知道了世界语,并了解到世界语是一种进步的人造语言,是为人类和平服务的语言,这使柴泽民对世界语产生了兴趣。他特别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在了解到世界语简单易学后,柴泽民报名参加了当时景梅九成立的西安世界语学会的世界语培训班。除了参加世界语学习班,他还订阅了当时上海出版的《LA MOND0》杂志,了解国际和国内的世界语运动。那时和他同去学习世界语的还有他在医学班的同学。在那段时间,每天吃完晚饭后,柴泽民和他的一些同学就去世界语班学习世界语,可是不久他们的行动被军医处处长知道了,遭到了他的反对。那位不知世界语为何物的军医处处长把他们一班学生集合起来狠狠批评了一通,说:“你们只要学好医,就一辈子的饭碗都有了,还学什么世界语?难道你们还想当外交官不成?”没想到,这位处长当年一句不经意的假设,后来变为现实:外交官,成了柴泽民真正的职业。 同那个时代的进步世界语者一样,在接触了世界语以后,柴泽民一方面希望通过世界语拓展自己的眼界、增长知识;一方面也在考虑是否能够利用世界语为党做一些宣传工作。于是他撰写文章,利用一些进步报刊宣传世界语和新文字,他利用《工商日报》副刊开辟“我们的语言”专刊,每周一期,专门组织撰写稿件宣传世界语和新文字(即汉语的拉丁化)。至今柴老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一共出了八期。然而在那个年代,进步的东西总是要受到反动统治者的严密监控,由于柴泽民经常撰写和翻译世界语文章,所以他也被当时的西安军警稽查处逮捕与审查。当被问及为什么学习和使用世界语时,柴泽民巧妙地解释说:“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是波兰的眼科医生,我是学医的,我学习世界语可以读他的医学原著。”巧妙的周旋使他得以安全度过那段危险的岁月。于此同时,党组织还指示他们办了一个刊物——《更生》,专门宣传抗日和进步思想,但只出了一期就被查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