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柴泽民——《中美建交风雨路》代序

    初冬时节,笔者又一次登门拜访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老人。柴老平时已经谢绝会客了,他年纪大了。我和他是老乡,我说要去看他,还不致于把我拒之门外。
    他虽已年届九旬,但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步履稳健,一点也不像九十高龄的老人。交谈起来,他平易随和,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还好他的记忆力尚可,回首六十多年的往事,时间、地点、主要情节都描述得比较清晰,仿佛历历在目。柴老的革命生涯,从战争岁月的风口浪尖,到国际舞台的波谲云诡;从十七岁(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到太岳区第五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再到建国后任北京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从四十四岁(1960年)步入外交领域,先后出任我国驻匈牙利、几内亚、埃及、泰国和美国大使,到1974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和1982年底从美国卸任回国后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他的经历可谓丰富多采、波澜壮阔。

    创造新中国同泰国外交史上的辉煌

    作为一位大使,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中处理好国际事务,增进了解,广交朋友,沟通感情,促进友好,除了靠强大的祖国作后盾之外,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外交官自身的政策水平、工作经验、人格魅力和公关能力。
    50年代初,党中央成立了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柴泽民当时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兼任北京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这使他有机会很早就参加中央和北京市的一些外事活动,见识了接待外国首脑的一些场面。
    柴泽民身材魁梧,语言朴实且不乏幽默,稳健中透出机智。在任驻外大使期间,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驻在国人民的友谊放在重要位置,在同所在国政要交往中折冲樽俎,不辱使命,即使开始“坐冷板凳”,也能扭转局势,逐步打开局面。
    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次年柴泽民出任我国首任驻泰大使。1976年10月泰国发生了一次政变。政变后上台的新政府,镇压国内一切进步力量。当时泰国的八家华文报刊,被查封了七家,只保留一家台湾办的报纸。新政府口口声声要发展同台湾当局的关系,给了柴泽民大使一条“冷板凳”。当时有许多谣言:说中国大使在政变时被吓跑了!而泰国朝野中同中国友好的人士,都十分关心泰中关系的变化,使馆时常接到电话问:“柴大使还在泰国吗?”使馆人员回话说:“柴大使一直在使馆呀。”对方说:“那就好,那就好。”柴泽民从这些电话里揣摩出泰国华侨、华裔和泰国同中国友好的人士都担心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觉得应当到他们中间去亮相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于是,他让司机把国旗挂在汽车上,冒着危险,把车开进曼谷最繁华的市区,存心“招摇过市”一番。汽车驶入耀华里,他干脆弃车步行,逛商店、问货价,同侨胞、华裔打招呼问好。此番“现身说法”非常灵,在大街上目睹了中国大使风采、在商店里同中国大使聊过天的人,把中国大使活动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问“大使在不在”的电话也随之逐渐消失。他还通过好朋友、泰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他威上将邀请中国足球队、篮球队访泰,并请泰国警察总监蒙猜上将邀请中国乒乓球队和羽毛球队访泰。一时曼谷中国人乘汽车来往频繁,报纸上刊登中泰球队比赛不断,两国关系变得活跃起来。泰方还邀请中国文化艺术团等到泰国表演,一些担心中泰关系破裂的人顾虑慢慢消失了。柴大使就是以他的那种平易亲和的作风,赢得了驻在国人民的信任,从而也打开了大使的工作局面。柴大使认为这还不够,泰国国王和军队在人民中影响很大,必须开展王室和军队的工作,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拜访了王太后诗纳卡琳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江萨,为中泰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一条道路。 
    一次,一个中国文化艺术团访泰,柴大使提出给王太后演出一场,王太后欢迎在她的王宫中表演,并请了王亲贵族及华人领袖百余人出席。演出后还举行了招待会。这次活动轰动了泰国,所有曼谷报纸都作了报道。 
    在一次招待会上,与柴泽民相熟的《曼谷邮报》的总编辑,主动介绍他与泰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江萨将军相识。交谈之中,江萨流露出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关注,也想了解中国对这一地区形势的看法。柴泽民不失时机地分析了这一地区乃至世界的形势,也谈到了中泰关系的重要意义。柴泽民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中泰应持之共同立场,江萨颇感兴趣,特别是坦诚告之中国与泰共的关系,使江萨久存心中的疑虑随之冰消。已很久不登柴大使活动消息的媒体记者,看见江萨同柴大使谈得那么起劲,都围了过来,你摄影,他记录,第二天曼谷所有大报都在主要版面登载了他们交谈的照片和谈话。几天以后,江萨请柴泽民到家中做客,柴大使如邀前来。这天,不仅江萨的夫人、儿子出来相迎,座上还有江萨请来的泰国外长、内政部长和国防部长。江萨像招待老朋友那样对柴大使说:大使先生,请把咱们前几天谈话的内容,再给我们这几位部长讲讲,我去厨房做菜招待各位。柴大使便同几位部长畅谈起来。此后,每过个把月,江萨就请柴泽民去他家畅谈一次,江萨一家同柴泽民夫妇也成了常相往来的好朋友。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