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鲁迅辨》自序

    读者诸君,你看了本书书名,或许会感到很奇怪:鲁迅怎么会有真有假的呢?是的,诸君,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那你固然接触过真实的鲁迅,但几乎可以肯定你一定也接触过虚假的鲁迅。你读完本书就会明白: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固然鲁迅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以来研究鲁迅、纪念鲁迅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虚假的鲁迅仍在不断地出现,仍在悠然地徘徊,有时还很活跃呢!还我真鲁迅,是本书的要义。

    一、还我真鲁迅

    我走出大学之门,一直从事出版工作,学习和研究鲁迅是我的业余爱好。但我愈研究便愈发现,我的研究成果是与《鲁迅全集》最新的某些编注相抵牾,与重要鲁迅故居的不少陈列相抵牾,与不少鲁迅文物的整理出版相抵牾,与一些著名的鲁迅回忆录的说法相抵牾,与一些大吹大擂招摇过市的著作相抵牾。特别是有些人,打着“保卫鲁迅”的旗号,打着“对鲁迅圣徒般虔诚”的旗号,打着“求真”的旗号,弄虚作假,歪曲史实,以致在鲁迅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假鲁迅。出于对鲁迅的尊敬和热爱,对此我实在忍不住了,遂写了一系列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的文章。这些文章,一经发表,常常为不少报刊所转载,既常常引来不少专家学者的支持鼓励,也引来某些人的反对攻击,形成不小的波澜。这是正常的,是意料中的事。本集是这些文章的结集。
    本书共五辑。第一辑编入十五篇文章,其中十三篇与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下简称“新版全集”)的编注有关。我以为,新版全集编注的修订是有成绩的,许多专家作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但书信部分和旧体诗部分的一些新编新注,由于受到了某些不应有的干扰,存在着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
    (1)“鲁迅茅盾致红军信”(以下简称“鲁茅信”),在“起草人未详”的情况下,是不应编入新版全集的。我已论证了此信未经鲁迅起草或过目或事先知情,它不是鲁迅的文字,这就失去了收入《鲁迅全集》的最基本的条件。本书收入了这方面的四篇文章。我认为此事的结论已为大家所接受,已无争论的必要,事实上它已画上了句号。
    (2)《两地书》原信本不应“粉身碎骨”地编入全集。《两地书》不但每封信的内容前后交叉,不可分割,而且在成书过程中,两人共同编辑、抄写、修改、发稿、校对、版权页上贴许广平印花等等,是一部典型的合作著作。它的完整性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新版全集书信部分的“定稿专家”,不顾法律的规定,不顾鲁迅、许广平生前的意愿和感情,不顾《两地书》版权继承人的反对,将它作了“粉身碎骨”的处理:“粉身”,将鲁迅、许广平的信拆开,剔弃许广平的全部书信;又将鲁迅书信“碎骨”:逐封按时间先后分插到写给其他人的信件中。这样,在新版全集中,已无法找到世上存在过的《两地书》原信本。
    (3)对于鲁迅是否遭段祺瑞政府“通缉”这样的大事,应有合乎史实的注释,可是新版全集书信部分的“定稿专家”坚持注释中的错误,还撰文与我争论。于是我又写了第二篇、第三篇文章,都是针对“争论者”提出的错误观点的。我对南京国民政府是否通缉过鲁迅的问题,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鲁迅生平重大史事错失的说法,长期得不到纠正,应该叫停。
    (4)许广平整理鲁迅著作的贡献,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广大学者、专家、出版家和读者所肯定和赞誉。可是,在新版全集编注修订工作启动不久,许广平的这些工作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难。在新版全集中竟错误地改掉了许广平所拟的四首旧诗的题目,甚至还连累改了鲁迅亲自定的一首旧诗题目。我写了两篇有关的文章,也已辑入本书中。
    (5)在鲁迅研究中存在不同观点,是正常的现象。但有人将新时期以来的一些不同观点,编织在一起,被指为“挑战经典”,又被指为“挑战鲁迅”,后更被指为“颠覆鲁迅”,其中包括茅盾因说了句“不要神化鲁迅”,竟挨批达三十年之久。人们不禁要问:将不是鲁迅的文字如“鲁茅信”强行编入《鲁迅全集》,将《两地书》原信“粉身碎骨”,对重大史事坚持不符合史实的注释,前所未有地全面责难许广平整理鲁迅著作所作的贡献等等,诸如此类的举措,是不是真正在“挑战经典”?是不是真正在“挑战鲁迅”?是不是真正在“颠覆鲁迅”?我因而写了《怎样评论鲁迅研究中的观点分歧》一文。 
    本辑中最后两篇,一篇是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些地方的有些出版社以赚钱为目的,粗制滥造地出版鲁迅著作而作的,另一篇是关于《鲁迅译文集》的,两文都写于二十年前。几年前《鲁迅译文全集》,已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在馆长孙郁先生领导下,重编出版。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