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斯曼的中国舞台剧

  龙宇把投资方向定在新媒体、教育和外包服务领域。2008年1月,基金到位后,龙宇迅速签下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YOHO,这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跨媒体平台,集合杂志、网上小区、电子商务,以及各种线下活动于一体的媒体集团。三个月后,龙宇又签下正保远程教育。现在,凤凰新媒、易车互联,晨兴创投、Key Tone基金等都是她的投资项目。

  当年底,欧洲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这一转变作了评价:“方向是对的!”

  龙宇津津乐道于转变后的贝塔斯曼中国“很土”,“我们有多土?核心单元的职业经理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已经看不到一个黄头发的了。我们的领导层里面全是黑头发。”

  她举例:“正保远程教育的CEO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投资四个月后它就在纽约上市了。”

  低调的电子商务生意

  看起来,这应当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但贝塔斯曼保持了低调。两年里,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宣传。这也是文章开头,那个eBay工作人员认为贝塔斯曼早已从中国消失的原因。

  人们不知道它以风险投资的面貌重整旗鼓,更不知道它还在服务外包业务上赚得满堂彩。

  这个故事中,主角叫欧维特。这是贝塔斯曼的子公司,一家涵盖面很广的服务外包企业。如今,它保持着年收入500亿元人民币的业绩。

  欧维特集团在世界市场已经有50年的历史。在中国,它在成长之初是为了配套书友会,后来独立发展。它现在做的事情距离我们很近:国航的知音卡、兰蔻、雅诗兰黛的客户管理和数据营销,淘宝的后台服务呼叫中心,eBay的门户网站……

  在龙宇看来,2002年贝塔斯曼书友会放弃在线业务,并不意味着贝塔斯曼就此放弃了电子商务。恰恰相反,欧维特以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那就是电子商务的后台服务。

  欧维特避开了外资从事电子商务门户的“生存极限”。2005年,国家有一项规定,外资控股的支付公司不能直接在国内开展支付清算业务。电子商务行业,做前台门户买进卖出,必将触碰到这个门坎儿。

  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形式。这也是贝塔斯曼阶段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永不放弃图书市场

  再有一个月,贝塔斯曼就要满175周年了。

  龙宇说,虽然书友会在中国消失了,但这种模式在其他国家还在,“书友会作为家族传统产业,早已不是贝塔斯曼的主要赢利模式。它仅仅是图书直销的一种营销模式,贝塔斯曼是内容制造商。”她还给书友会依旧存在的现实找了个感性因素:“贝塔斯曼是依靠书友会起家的,家族感情在里面,非完全市场考虑。”

  龙宇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图书市场。”在她看来,书友会只是贝塔斯曼在中国放弃的图书营销模式。

  2008年,在书友会关闭后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贝塔斯曼全球CFO瀚韬就表示过:“一旦有好的机会,贝塔斯曼还会重回中国图书出版领域。”

  贝塔斯曼一直强调的就是内容制造商的身份。

  在贝塔斯曼北京总部的会客厅里,书架上摆放着英文版的兰登书屋出版物《克林顿自传》和《瑞丽》等中文杂志。这些都是贝塔斯曼旗下的杂志出版公司古纳雅尔与中国出版社合作运营的刊物。

  目前,古纳雅尔已经和中国国内知名出版集团在广告经营方面开始了深度合作。

  另外,贝塔斯曼下属FREMANTLE MEDIA已与上海文广传媒进行了合作。

  龙宇也一直在思考:兰登书屋的儿童读物做得很专业,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新做成这项业务? 

  她说:“贝塔斯曼中国舞台剧的第二幕已经开始。”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