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野圭吾,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了。虽然明知道东野评价最好的书早已出版并看了个七七八八,不过看到这本新出的《濒死之眼》,还是忍不住在第一时间买到手,然后用极快的速度阅读完毕,所谓惯性,就是如此吧。 而这本书让人略感意外的地方在于,东野居然也写起了恐怖小说。当然,类似带有灵异气息的小说,在东野的《黑笑小说》中也出现过,不过写成长篇,还是让人感到很新鲜。本书应该是不似恐怖的恐怖,所谓的恐怖成分并不吓人,主要看点还是东野的情节设置能力。 开篇不复杂。驾车撞人的雨村慎介,后来被受害者家属击中头部而失忆。身体康复之后,他对那次车祸产生了疑惑,一心想要找寻真相。可是接触到的每个人,似乎都有意无意地隐瞒着什么。每个人都撒了谎么?东野的开篇简单而吸引人,因为他布下了谜团,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就想把书读下去,而且他还能在结尾处满足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 当然,东野虽然号称千面写手,但看多了照样能看出套路来。他把事情揉成面团,然后做成拉面,放上几片牛肉,热气腾腾地给读者端上来,读者要把面吃完,才发现原来碗底藏了彩蛋。东野很多书都是这种套路,而这种风格,也几乎贯穿了他所有的长篇。如果要说看多了会不会有重复感,那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对高产作家来说,套路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况且有很多读者就是喜欢作家这种固定的风格,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故事,总是有人喜欢一而再再而三地换种方式来演绎,有了乐此不疲的读者,自然就会有乐此不疲的作者。 在给本书打分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本想给三星半的,不过这本书又确实比《回廊亭杀人事件》和《十一字杀人》要好;给四星呢,这本书感觉又实在不如《变身》和《宿命》。最后还是给了四星,多出来的分数,算是自己对东野作品的普遍好感吧。从第一本《放学后》开始看,期间东野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愉悦的阅读感受,目前东野出版了中文版的小说,都已经阅读完毕。尽管东野这几年创作力有所下降,不过对于《悖论13》、《新参者》、《梦幻花》、《白金数据》这些小说,我仍然非常期待。 东野从推理作家走向流行小说作家,从一开始的严谨推理到后面变得温情脉脉,这种变化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做到,其实也不值得所有作家去效仿。人与人是不同的,东野模式不见得就能复制到所有作家身上。东野值得羡慕,也值得嫉妒,毕竟他取得了惊人的销量,不过用什么“东野写的东西不本格”之类的话来揶揄东野,就没有必要了。他严谨写本格推理小说的时候,红不起来;反而是转型之后,才真正大红大紫。 真是耐人寻味啊,二阶堂那帮本格作家嘲笑东野写的东西不本格,东野同样用超杀来回敬。嘲笑归嘲笑,讽刺归讽刺,打嘴仗谁都会,问题是到底谁能实实在在占据市场呢?必须承认,这是浮躁的社会,不过就是如此残酷,固守净土的行为固然值得赞扬,但是果然变革的行为需要更大的勇气。如果东野不改变,他撑死就是一个半红不红的本格推理小说家,但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虽然一路坎坷,但最终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所有奖项,取得了“连村上春树都嫉妒的销量”。而那些讥笑东野的的本格推理作家,不管他们占据了怎样的道德制高点,但在销量上有勇气和东野辩论吗?这不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争论,因为推理小说也不算阳春白雪。 当然,这种讨论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对推理小说来说,各种流派都可以去拉拢读者,至于拉拢成不成,最后的结果如何,那就要看各自的表现了,流派无所谓高下,市场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事实胜于雄辩,而未来大过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