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18卷本),以研究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为主,兼及当代上海。从多时段、多角度、多侧面切入,既有以空间为维度展开的,如关于公共活动场所(茶馆、饭店、旅社、浴室、广场、菜场)、公共娱乐场所(公园、影剧院、书场、游乐场、跑马厅、跑狗场、赌场)和校园生活的研究;也有以职业、阶层为维度展开的,如关于买办、医生、报人、律师、科学技术工作者、舞女生活的研究,还有以国别、民族为维度展开的,如关于英美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犹太人、印度人的研究。各卷关注点以广义的社会生活为主,包括人们的居住、饮食、衣饰、交通、娱乐、交往、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工作环境、工作特点、收入、消费等方面,兼及其政治态度、精神生活。 近代上海一市三治,没有统一的政权管辖机构、社会控制机构与文化管理机构,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类似于文化原生态,有利于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历史传统的文化,相对从容、深入地交流,包括文化的碰撞、理解、融合。由于租界的存在,近代上海在文化上产生示范效应、缝隙效应、孤岛效应与集散效应,使得上海城市文化特性呈现两极并存特点,世界性与地方性并存,摩登性与传统性并存,贫富悬殊,高度分层,有中有西,有土有洋,中西混杂。通过此丛书从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试图探究一下彼此悬殊的异质文化,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是如何相遇、共处、交流、融合的。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全人类已经面临、无数学者正在关注的重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