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拙作发表之初,上海书店出版社委托前任总编辑俞子林先生与我联系,希望这本稿子能交他们出版。我已与上海书店出版社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俞子林先生则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因而就一口答应了。以后又陆续有八家出版社与我联系。几家外地的出版社我都如实相告:早已许人。最后一家出版社是在看完拙文的全部连载后才和我联系的。这家在上海的出版社以出版散文著作而名盛海内外。它们有好几个编辑部,有一位部主任曾送我一套他们出版的鸳鸯蝴蝶派散文选集(八大册),真使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另一位部主任是中国现代文学专家,已有专著出版,这次前来联系的就是他所在的编辑部的编辑。坦率地说,我倒有点心动了。我当然希望再遇到一位“刘绪源”。但朋友问的君子约定不应随便毁弃,何况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部也一定会给我很多帮助。我把我的想法告诉那位编辑,深表歉意。我很感谢这几家出版社对我的信任和鼓励,但愿以后有合作的机会。曾听人说,张恨水、刘云若等写连载小说的大家,一天能同时为几家报纸写连载,繁杂的人物、情节都不会发生错位,每节的字数也都恰到好处,真令人佩服。我是第一次写连载,说出来有点坍台,没有一节是一次写成的:写长了,要减去一些内容,只得重写;写短了,要补充一些内容,也得重写。我每写好一节,由陈九英同志先读一遍,长了她认为哪里可删、可压,短了她出主意可增加什么内容,有时她就动手修改。我们生活在一起,她也阅读了不少关于鲁迅、许广平的书,不少材料是她找来的。文章寄出前,文中鲁迅、许广平的引文,都由她核对一遍。她是真正的合作者。在成书之前,我们两人又对原稿进行了清理,并增补了几节。本书每节文字不长,虽然我们努力做到言必有据,但为避免繁琐,不可能一一注明出处。我们特在文后列一参考书目,供读者参考。拙文在发表过程中,魏绍昌等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十分感谢。我们还辗转接到几位读者的询问:《鲁迅与许广平》是否出书?何时出版?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在出书过程中,得到俞子林先生和郑晓方女士的多种鼎力相助,深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