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贝拉《魔咒钢琴》英文版《A JEWISH PIANO》昨天在上海书展上首发,该小说英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上海女人贝拉早年游历于日本、美国、加拿大,此前已出版《911生死婚礼》、《贝拉神秘园》、《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等作品。《魔咒钢琴》是一部关于上海的史诗,描述了二战时期流亡到上海的一位犹太裔钢琴家亚当与中国红军遗孤李梅悲欢离合、横跨欧亚的爱情经历,重现了二战时期被德国法西斯百般歧视、血腥迫害的犹太人在中国上海找到安身立命的“诺亚方舟”的历史图景,它让崛起的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不管是过去、现在抑或将来,汉文化熏陶下的华夏子民是热爱和平的人道民族,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融合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走向大同与和谐。
上海辉煌史诗成“世博会”文化使者——英文版《魔咒钢琴》亮相书展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长篇小说《魔咒钢琴》日前问世,作家贝拉携该书于本月15日下午1点起在上海展览中心大厅书展现场签售。该书是一部反映上海包容和爱的辉煌史诗,是“世博会”的文化使者。
据悉,这次不仅是上海译文社首次推出中文小说英译本,在整个中国原创小说的出版领域,也堪称是开先河者。作为一座外国人云集、又即将举办“世博会”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此书的英文版问世,将具有超越文学本身的意义和国际影响力。
《魔咒钢琴》是著名旅外上海女作家贝拉于两年前创作完成的。这本书通过二战时期逃亡中的犹太人横跨欧亚,最后找到收留自己的“诺亚方舟”上海的经历,述说着不同种族和文化可以和平相处的主题。它以中国抗战时期为主要背景,故事的契机支点是那架无处不在的辉煌音乐和具有悲情史诗般的黑钢琴,是博爱和忍耐,是犹太人在中国文化的包容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
故事说的是一位旅居列宁格勒的犹太人钢琴家亚当和留苏女学生李梅在谱写《降D大调第八号浪漫曲.》的时候,爱情如火山爆发。但他们的美好未来很快被德军的炮火毁灭,亚当和大批的犹太人听从李梅的建议,到当时世界上唯一敞开大门接受犹太人的上海。到达上海后,他们遭受到被日本占领当局的血腥迫害隔离。于是,李梅和同样饱尝饥饿与苦难的上海人,发起了援助犹太人的运动,为被隔离迫害的犹太人送去宝贵的食物和药品……1945年7月盟军轰炸日军仓库和电台时,误炸了虹口的犹太人隔离区和中国难民区,大火烧掉了隔离犹太人和上海难民的围墙,于是,两个种族的人们在十里长街的火焰和废墟中,抢救和被抢救,上演了一曲感动几代人的世纪悲歌。战后,当他们互相寻找对方的时候,国内的战争再次将他们分开……音乐成了他们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相思相爱的唯一途径。
小说不仅有跨越种族和文化的爱情,也有对宗教、信仰和道德以及正义和力量的歌咏和阐释。更有对二战时期上海人民对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博爱、包容和吸纳,对同样苦难的犹太人的同情和怜悯。显示了自古以来的上海,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不同种族和谐包容的城市,正如贝拉在发言中说:“长期以来上海不仅接纳资本更迎接梦想,当年落难的犹太人正是在这里找到了“诺亚方舟”的神话。不管这座城市的夜空是乌云密布还是星光灿烂,爱和宽容一直都是她永远不灭的灯火。为追求卓越、海纳百川的故乡精神进行文学上的阐释和弘扬,是我终极的梦想与追求。”
贝拉还表示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发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将来,汉文化熏陶下的华夏子民是热爱和平的仁道民族,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融和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走向大同与和谐。
《魔咒钢琴》英文版的出版,无意中充当了“世博会”的文化使者。她让参加世博会的各国人民不仅了解上海繁荣的表面,更了解曾经留在犹太人记忆中关于上海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悲情史诗,上海精神在今天依然闪灼着光彩。
为使小说作品重现当年的战争氛围和苦难,作家贝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亲自赴奥地利维也纳,采访当年在上海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并多次参观摩西会馆、上海犹太纪念馆,走访了每一条当年犹太人所在的虹口隔离区的大街小巷,与许多见证那段历史的市井老人促膝长谈。贝拉说,“纵观整个非犹太世界,上海是值得自豪的。当整个世界对犹太人关上大门时,只有上海给他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存空间和尽可能的援助。当初的三万难民,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已达几百万人,很快将成为几千万人。作为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的海外作家,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文学的激情,要把自己故乡那一页充满人性化和包容性的辉煌展现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