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图书馆”,无论出差在路上,还是在西湖边闲坐,随意翻出“一本书”想看就看——杭州市民小张的现代文化生活,得益于他刚刚买的一本“电纸书”。
以从网上下载各类图书的“电纸书”为代表的电子图书,其背后是日渐兴起的数字文化产业。有关专家表示,当前,多项数字技术逐步成熟,进入向商用全面转化的新时期,这在金融危机下将可能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牵引力”。
“数字时代”催生“新文化产业”概念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赵子忠认为,现在的文化产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以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文化产业”概念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对以文艺文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体系进行改造。
赵子忠说,在数字技术平台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是电信部门,从宽带网络铺设到基站的建立、移动通讯用户的普及,整个体系的数字化带动了产业升级,手机从传统的单一通话功能到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产业内容;另一个是广电部门,数字电视的出现让大量内容通过网络传输。这两大体系的体量都远远超过传统的文化产业,其下是6亿手机用户、3亿网民构成的庞大数字文化内容接收者。
同时,大型传统出版业开始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发行集团成为出版业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之一。2008年5月,中国出版集团投资组建了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出版集团随后成立广东省出版集团新媒体出版中心。移动通信运营商、大型门户网站、网络游戏公司等一些非传统出版产业链条上的“新面孔”,也开始进军数字出版业。
此外,电影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的数字化也进入成熟应用期。我国已完成1600部影片的数字化转换,还通过网络传输和数字硬盘传送等实现了数字化发行。到2008年底为止,全国共建立139条电影数字流动放映院线、1.5万个放映队,放映场次超过290万场。有线数字电视也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有千余个城市进行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其中30多个城市已完成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4500万户,接近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三分之一。
产业高增长周期的来临成为可能
在21CN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胡世轩拿着一款DVD机告诉记者:“这是一款新型的机器,一端可以连接互联网线,一头可以连接电视,把从网上下载的电影在家庭电视中放映,不用担心用电脑看电影卡壳的情况。”胡世轩表示,这款机器可以免费赠送给用户,公司看中的是在宽带铺设、服务收费等方面的市场,因为中国有3亿网民。
有迹象显示,数字技术正进入一个大规模商用阶段,市场潜力无限。在数字音乐方面,随着3G进程的加快、音乐手机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音乐市场去年就进入成熟期,包括运营商收入等在内的整个市场规模超过170亿元;在数字电视方面,机顶盒、高清电视一体机、车载产品等各种接收终端逐渐成熟并进入市场,以机顶盒为例,500元单价加上1.2亿电视用户,这一市场规模就是6亿元。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美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中实现文化产业的崛起,广播电视技术的成熟、大规模商用阶段的到来就是一个巨大推动力。当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成熟,国家大规模投资、超过3000美元的人均GDP、从东部到西部普及的互联网、庞大的手机与电视用户,已把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推向了一轮高增长周期的起点。
投资者明显嗅到了这一机遇。以网游为例,2008年国内一批公司成功上市,资本已通过各种方式涌入网游行业。金山软件今年与盛大网络联合,拿出旗下经典游戏“剑侠情缘”系列作品之中的两款游戏开展推广合作。盛大公司还计划收购一些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的中小游戏研发团队。
腾讯网看中了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计划利用3D等多媒体技术打造“网上世博”,实现在网上参观各种展馆。腾讯网还积极构建多元化发展的“在线生活”模式,除互联网及移动增值业务之外,布局涉及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
实现高增长还需做透“政策文章”
数字文化产业的概念已被有关部门认可。2008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设3个司,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是其中之一。同月,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浙江、湖北等地也开始申报建立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目前,国家多个部门的政策密集实施于数字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结束了数字出版多年来无法可依的局面,加上此前的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数字出版业的政策建设与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套关于骨干网络间通信的障碍管理办法也已施行,加大了对网络通信传输和内容传播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