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走向没落 数字出版异军突起

    陈生明提出,电子出版工作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出版需求的基础上融合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实现跨媒体出版及运营,因此整合出版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出版局以及出版传媒集团的资源与力量,建立数字传媒人才培训基地。特色化数字传媒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不仅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更要促进跨媒体产品的策划与推广。总之,顺应数字化资源整合的步伐,营建产品的网络化平台,实现信息的交互式服务,电子出版物才有未来。 

    相比较而言,“出身”于技术型企业的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在转型中的技术融合似乎值得关注。该社社长吕莉介绍说,2008年该社成立了复合出版研究室和数字出版研究室,整合出版和技术人员,尝试利用技术将内容与表现形式剥离,“利用xlm技术实现内容只做一次,多种形式多元发布”是他们数字化的尝试。可变数据印刷系统、在线协工排版系统、希望自动标注系统是该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发的数字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希望电子出版社的产品和服务正在转型。吕莉认为,无处不在的出版是当今出版的特点,出版物不再简单地等同于图书或者光盘,以产品为中心,利用技术做内容出版和服务是当今出版的特点和趋势。王勤也表示,无论产业怎样升级,苦练内功都是出版业的制胜法宝。

    “老去的”电子出版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版产业的日益升级,曾经风光无限的电子出版渐趋沉寂。在变革面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即顺应并紧跟时代步伐。

    上世纪90年代,《大嘴英语》、《洪恩软件》等电子出版物,几乎为每个电脑爱好者耳熟能详。电子出版,这种完全不同于纸质图书的产品,以其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能力、稳定的存储性能、丰富的多媒体表达以及新鲜的互动功能,成为一种高端的信息载体。 

    “那时的电子出版物几乎做一个赚一个,一个好的产品往往能获利几百万元。”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辑陈生明这样描述当时的红火景象。《中华大典》数字出版工程技术总监王勤回忆道:“那时候,电子出版物的分销商需要拿现钱提货,就这样还要排队。直接到光盘复制厂提货的人摩肩接踵,拿不到货的情况时有发生。”据记者了解,1993年国内的电子出版社仅36家,但1997年至1998年两年间便激增到近百家,另外还有近万家的多媒体公司。1997年,国内以光盘为载体的新生电子出版物为1025种,与1996年的300种相比,增幅超过240%;1998年又以40%的幅度增长,达1442种。1998年,我国的电子出版物累计达3000种,约占全球光盘出版总量的2.5%。在利好局面下,当时国内的电子出版人提出了“告别铅与火,走向光和电;告别纸和笔,走向多媒体”的豪迈口号。 

    电子出版一度迈入黄金时期,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产品。中国的电子出版物,在国际大赛上也有了一席之地。在代表国际电子出版行业最高水平的莫必斯国际多媒体光盘大奖赛中,我国的《故宫》、《颐和园》、《中国皮影戏》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大奖。自1996年至今,我国已参加了10届莫必斯大奖赛,共推荐40余件作品参赛,获奖作品达13件,曾经实现过五连冠。2001年,我国还承办了第九届莫必斯大奖赛。 

    然而,电子出版似乎并没有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持续走下去。 

    “电子出版物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现在大众已经不需要它们了。”陈生明略显落寞地说。在新形势下,市场对于电子出版业的投资热情也在明显下降,近几年几乎不再有新的资金和力量介入电子出版业。除游戏光盘外,独立的电子出版物几乎在市面上绝迹,更多的是以“盘配书”的形式出现。陈生明透露,今天,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电子出版社只有7家,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靠着与传统出版的关联而艰难地活着。电子出版业甚至已无法再组织起一次稍具规模的会议,许多电子出版界的熟悉面孔转而出现在网络出版的相关工作会议现场。虽然莫必斯大奖赛仍在举办,但报名参赛的作品却急剧下降。“现在是参评的和评奖的都没有积极性。”一直担任中国赛区评委的王勤说。 

    “我们回头看电子出版走过的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王勤感慨。“我们需要重新定位,走跨媒体发展之路,不能死守着光盘。”陈生明说。他认为,当电子出版的载体——光盘不再先进时,只会限制产业的发展。况且现在人们对于载体的要求更高了,不仅需要大容量,还需要更强大的交互性、虚拟性。 

    “我们辉煌过、痛苦过、困惑过,但是直到今天才醒悟。我们只是在流通的环节中做各种工作,不是做内容。一旦载体消亡,产业也将随之消亡。做好基于内容的技术,才有可能继续发展。”王勤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为经历了辉煌、也承受了没落痛苦的电子出版作总结。

    未来将会怎样?

    与电子出版的没落相伴随,基于网络技术的数字出版正在迎来春天。据《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不断变化等,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2007年至2008年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与传统出版产业相比,数字出版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超过36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70.15%。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