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农家书屋的具体建设情况如何?
焦扬:我们新闻出版局建立的农家书屋就是开设在社区文化中心,因为社区文化中心一般都有一些图书馆或图书室,但我们按照我们的标准对它们进行改造。农家书屋的标准是:1500本以上图书,30种音像制品,15种报刊。现在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有1000家,到2009年要完成1800家。剩下的800家,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因为它们多数处于经济较差的地区。
早报:那么大的工程,资金如何解决?
焦扬:资金上,我们有专门农村购书经费。现在农村购书经费人均从一块四增加到一块八,增量部分用于建设农家书屋,其实这个钱非常少。所以,还需要市区两级财政再补充。我们争取把这个工程纳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中,这样就能争取到更多经费。
农家书屋搞好了,那么放什么书呢?我们希望全民阅读,让大家都能买到他们买得起、看得懂的书。所以,图书原创出版也要对准农民和普通市民。我们需要厚重文化传承的图书,也要有惠民的图书。我们的作者、出版者与普通读者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新闻出版:世博图书、印刷质量和版权净化
早报:2010年的上海书展正好在世博期间,目前有什么规划?
焦扬: 2010年的上海书展将围绕世博展开。书展将在世博期间,那书展是否要延长,是否要到世博园区开分会场?我们都在计划。我们还要把2008年上海书展上的“上海首发、畅销全国”的概念贯穿世博全年,把全国新书好书都争取过来到上海首发,这需要先把图书展示、推荐、宣传平台建设好。
早报:新闻出版局具体会有哪些工作呢?
焦扬:第一是图书出版工程。7000万人次游客中,500万人次是境外人士。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出版500种左右以英文为主的世博图书,把中国和上海的历史风俗用各种语言表现出来。
第二是印刷质量工程。世博期间,世博园区将有大量的印刷需求,我们将向世博局推介一批能接外国订单的企业。上海目前有5000家印刷厂,近400亿的产值。我们要抓产业转型、数字出版和按需印刷,逼着企业走高端。
第三是版权净化工程。各国都有各国日,有各自的演出,特别是有许多为世博创作的文艺作品,这就需要一些首次演出证明,帮助他们登记版权。还有就是我们的顽疾——图书音像制品盗版,综合治理盗版将是世博期间一个长期工程。
第四块是窗口服务。新华书店、东方书报亭等图书分销窗口首先要开设星级服务,有英语导购并设立世博专柜。第五是报刊质量工程。现在开始的工作是,提高上海期刊编校印刷质量。第六块是进口印刷品、宣传品的管理和创新工程。所有国家都会带入许多印刷品和音像制品进来。按规定,他们带来的图书音像制品是不能在展区销售的,这需要有管理创新。此外,亚洲印刷的外国报刊进口要当天到,最晚第二天到,亚洲以外印刷的报刊最多2天一定要到上海。这对物流是很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