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恐惧吗?我们承认自己恐惧吗?
每次谈论新技术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我们似乎只是在畅想未来,然而事实上,我们也在潜在地谈论着传统出版业的死亡——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优雅地倒下,还是难看地死去?
我们不该有些焦虑吗?或是:在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相较我们的外国同行,中国出版人更少认真地面对新技术的未来。几乎没有哪家主要的出版商提出过任何可以付诸行动的方案,甚至在门户网站们拿走你的图书内容,几乎是一整本书,几乎是无偿地予以刊用,带走你的读者,流失掉你的顾客,而你甚至不能从刊载你自己图书内容的网页广告上分得一分钱的时候,你也束手无策。你变得只能紧盯着所谓的“文学网站”,让点击数统领你的判断。此时,你的学识和品位,你对文学的理解,均与你最终的选择无关。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作者也失去了对你的信心。天才们宁愿上网,一章又一章地贴自己的小说,也不愿先把书稿寄给你——那多半是无意义的。你终将沦为网站的印刷机。
你没有了读者,没有了作者,这样下去,结局只有一个:你会死得很难看。
总有那么一天,当阅读与浏览成为同义词,当读书告别了大众,成为一种昂贵而且耗时的古典行为,当书页积灰,油墨的香气变成陈腐的味道,当我们这一代读者变得老眼昏花,拿放大镜也看不清书上的文字,当网络变得无处不在,在教室、床头、广场和海滩上也能浏览网页,你会在某个早晨醒来,突然发现我们的下一代都不读书了。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网虫,无数懒惰的、但又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网虫占据了这个世界。他们抛弃了书,也就抛弃了你。
书店被网吧取代,图书馆被Google取代,诗歌被1和0取代,老师被电脑取代,思想被系统取代。不过,没有什么能取代你,因为你和你的产品一道消失了,像粮票、布票、肉票,只对收藏家有意义。下一代的马未都们侃侃而谈的,将不只是青铜和妇好,还有书和出版人。
醒来吧,亲爱的出版人!想想你的未来,我们的未来。
请叫我以实玛利,但愿我是危言耸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