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塔斯曼的中国故事学什么?

  与此同时,奥斯特洛夫斯基清晰地意识到,传统的图书俱乐部模式受到了网络零售商的冲击,后者通常提供更低的折扣。《贝塔斯曼为何败走中国书业》一文分析了在中国环境下图书俱乐部的失利原因,但这不是孤立的现象。贝塔斯曼正在试图出售其法国俱乐部,看来他们似乎要退出图书俱乐部这项业务了。

  那么,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需要承担风险。然而,风险必须是可以管理的。进入新的市场或者尝试新的业务本身就是一项风险,而当两者兼具,风险系数就更高了。在尝试风险之前,有两点需要确保。首先,一旦事情进展不顺,不会牵制整体业务。在贝塔斯曼事件中,尽管他们损失了钱财,不过还不足以动全身。其次,一旦进展不顺,需要反应迅速。在二十一世纪连锁和图书俱乐部事件上,贝塔斯曼的反应时间似乎过长,没能及时扭转颓势。

  2. 慎重投资海外市场

  在境外投资业务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当境外的文化和市场条件对公司而言完全陌生。一家德国公司要想在北美运营,日本或者印度企业想要在中国经营,都会面临这个挑战,反之亦然。现在,一些中国出版商开始在西方市场投资,例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科学出版集团和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国际分社。无论他们在国内表现多么优秀,投资境外都会面临相当的障碍和困难。

  此外,还有两点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你必须在当地有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贝塔斯曼,正如陈刚在文章中所说,或许没有选对合作伙伴;其次,你需要独立掌握当地政府在市场运作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

  3. 西方出版商依然是中国同行的强劲对手

  《贝塔斯曼败走中国书业》一文在结尾处引述浙江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周立伟的话,说西方出版商并不可怕。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当然,也许周立伟的意思是说,在中国市场,西方零售商根本不是中国零售商的对手。对中国出版商而言,西方出版商依然是其最强大的对手。贝塔斯曼的确用错了一招,不过这只是小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退出中国市场。推而广之,其他的大型出版集团亦如此,他们依然非常强大。排名前40位的全球出版商中,8家来自美国,6家来自英国,来自德国和日本的分别有5家,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分别是4家,来自加拿大和荷兰的分别有两家,芬兰、瑞典和比利时分别贡献1家。唯独没有来自中国的,尽管中国的国内市场巨大。中国的出版集团不仅弱小,而且不具备在新技术或者国际贸易方面的经验。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