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让我拥有快乐生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相约星期二》,是我书架上备受钟爱的一本书。每当我为生活里的不如意事烦恼时,都会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这本书所赐与我对生存的思考即被激活,眼下的那些令我烦恼的琐事,随即显得无关紧要。我也就这样,从曾经的焦虑、紧张和困惑中逐渐走出,从容地应对着即将进入晚年且多病的日子可能发生的一切。
    
    教社会心理学的老教授莫里患肌萎缩症(AIS),生命进入倒计时,在经过短暂痛苦的抉择后,睿智的老人选择了人生最困难的挑战:他要把死亡作为他最后的一门课程,从容走过连接生与死的桥梁,并充分运用他严谨又幽默的授业风格,诠释出这段旅程。他与一位十六年前的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相约在每个星期二上他的一堂课,履行教师职责。这门特殊的人生终点站课程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是老人的葬礼。正如老人为自己拟定的墓碑碑文:“一个终身的教师”。而《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便是学生米奇所整理出的课堂笔记。
    
    在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中,莫里老人除了呼吸和咽食外,几乎一切都得依赖别人。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力的人,说出我认为最有力的、充满哲理的语言:“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接受它,进入一种安宁的心境,然后离去。”余秋雨先生在为《相约星期二》写的《序》中说:“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
    
    身为“准”老人,我不大爱看专谈人生哲理的文章,然而,大洋彼岸的一位垂垂老者,在病床边给一个年轻人上课,谈论世界,谈论自怜,谈论家庭,谈论感情,谈论金钱、文化、婚姻……却字字珠玑,每堂课都成了我近年来的必修课程。这本书成了我的人生导师,我上《相约星期二》的课最大收益是:我不会再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自怨自艾,或者自责,我会提醒自己,跟自己和解,跟我周围的人和解,接受爱,也付出爱,让我时刻拥有轻松和快乐。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