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循环教材难再“循环”

    “从收回的教材看,很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不是涂鸦就是撕毁,下学期能否继续使用都成问题。”昨天上午,记者在万江区一所小学看到,东莞市首批投入使用的循环教材《环境教育》,在第一阶段循环使用中出现了各种尴尬情况。教育部门表示会对循环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条件成熟后考虑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其他教材循环使用。

  18万册《环境教育》循环使用

  去年9月,东莞市全市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都按要求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为此教育部门共购置了18万册《环境教育》,免费发放给全市中小学,而为体现环保教育的宗旨,这些教材都循环使用。这套教材在各年级只发放一个班的教材,并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上完环境教育课后,教材即被收回,待其他班级上课时再领取。

  然而,一学期过去了,很多学校都表示这批教材难以继续循环使用。“很多学生拿到教材后,要么随意涂画、要么拿来垫坐,不到半个学期,很多书破得无法再用。”万江区一所民办小学的教导主任昨天称。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市内其他中小学。记者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到,循环教材初次使用效果并不好。玉兰中学一名老师称,这套教材是免费的,而且属非考试课程,很多学生不光在课本上涂鸦,有的还把里面一些内容撕了下来。万江区一所民办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从最后收回来的教材看,有一个年级的58本书中,竟然有近30本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教育部门应做好消毒工作

  书本卫生问题也在一学期的使用后暴露出来。记者在东城区一所民办小学看到,很多《环境教育》教材肮脏不堪,不少内页都有各种涂抹痕迹,“有的很明显是鼻涕、甚至血迹,一些学生甚至信手拈来,用来擦拭鼻血或青春痘”。该小学德育主任认为,如果卫生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教材循环使用势必遭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抵制。

  而不少学生反映“抱着教材不写写很不习惯”。万江区美江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称,平时习惯在书上记下老师讲到的重要内容。而东莞中学初中部初二级学生家长江女士认为,要想扩大循环教材使用的范围和效果,还要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注意个人卫生,教育部门也要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各界不太接受循环教材

  昨天下午,市教育局办公室有关人员表示,目前社会各界对《环境教育》循环教材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因此未在全市强行推广其他循环教材。但东莞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广教材的循环使用,其所指的“条件”包括教材质量过关,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和解决教材卫生问题等。东莞市将以免收教材费作为契机,尝试其他教材循环使用。

  北京:教材消毒后再循环使用

  据悉,北京自2006年起就对部分教材实行循环使用。管理办法包括由学校单独登记、统一编号,要求学生在课本上“不乱写、不乱画、不标记、不署名”,学期末统一回收,回收后采取图书借阅管理方式,并特别要求对教材进行防疫消毒后供下一届学生继续使用。

  而昆明市循环使用的教材包括凡能循环使用的公共基础课本、使用率不高的课本及未更新内容的教材。循环使用的教材被统一登记造册,消毒后发放给低年级同学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