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观察:语文教材改革系行进中的网震

  最新版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及教学参考书今秋面世,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换《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取代《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赶跑《孔雀东南飞》……

    作为民族文化基脚的语文的悄然“变脸”,引发的震荡已远远超过语言本身。

  一时间,网络江湖闹开了花。网民们直抒己见,语文教材改革孰是孰非,各方论述针锋相对,莫衷一是。 

    新与旧的取舍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媒体如此欢呼。 

  北京此轮教改,以“前卫”姿态,纳新吐故。非但当代作品有如雨后春笋,而且连加缪、卡夫卡等先前不敢碰的“烫手山芋”,大大咧咧登上“大雅之堂”。 

  而《药》、《纪念刘和珍君》、《雷雨》、《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长驻篇目,均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铁凝的《哦,香雪》,贾平凹的《秦腔》,阿城的《棋王》等当代作品。 

  网络语言悄然跻身语文课本。“:-)”、“:(”等网络符号也被逐一“招安”,顺利入主北京新版语文教科书。 

  “语文”的革命,其实早就悄悄兴起。早在2003年,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功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消息甫一落定,文中“出人意料”的性描写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但其试水式的突破,已为教科书大刀阔斧式改革打下注脚。 

  随后,向来以改革桥头堡著称的广东,拾起接力棒。 

  2004年,深圳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青春读书课》再向深水域推进,一举收录大量“民间作品”。崔健歌曲《一无所有》、王小波笔下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入选篇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常挂于嘴边的谈资。 

  改革之手继续强力推进,教科书首次引入经济单元,并单独开设“新闻”单元,犹如“一缕清风拂面”。在广州新教材中,新课文占据半壁江山。其中“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茅于轼的札记。关于航天飞船“神五”的两则通讯;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等一批时代气息浓郁的新闻报道,正式为语文范本供学生诵读。 

  如果说之前的试水只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以刘翔一脚“跨进”小学课本为拐点,各色新面孔纷纷亮相,语文课本走入一个“红杏枝头闹”的春天。 

  “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这是2005年上海市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中的一段描述,这篇名为《跨越新纪录》的新闻特写,以饱含感情的文字,讲述刘翔创造世界纪录的故事,并且还附上刘翔“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而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始淡出视野。 

  转观湖南的语文课改之路,同样感受到了时代的风向。 

  引入对民俗、情感教育有启迪与帮助的《边城》节选,删除涉及动物保护的《猎户》。2006年,湖南语文教材以人文为基调,打破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一统天下”,发展为以人教版教材为主,湘教版等试验教材“群雄并举”的格局。 

  今年9月,湖南语文教材再次变脸。在课堂上,高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名著导读”中品《论语》,也可选修《大卫?科波菲尔》等小说名著及一系列戏剧、新闻与传记。课堂上组织“模拟招聘会”招聘中学生主持人,口语交际也登上了学生课本…… 

  是与非的博弈

  作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图腾”,语文读本秉承的意义和作用超越了其它任何教材。当明星搔首,武侠激荡,流行歌曲喧哗,网络语言发声,改革的每一步,都宛如一场暴风骤雨,直击经年累月沉淀的民众心理。 

  北京最新一轮教改消息一经传出,在互联网上,争议便如火如荼。 

  “教材改革争论,其实就是一场有关如何对待母语的大辩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直言:“社会应同心协力打好‘母语保卫战’”。 

  “金庸能否取代鲁迅进入中学课本?”华声在线火爆PK台,迅即燃起战火。网友形成两大对立阵营,展开唇枪舌剑。反对方祭出“课改是一种堕落,迷信,害大于益”大旗,支持一方则摆出“金庸文字有情有义,大众文化走进了精英文化”观点予以回击。 

  争辩急剧升温,论战双方把阵地深层拓展,火力集中于“高中语文课本能否换血?”支持方认为这“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网友“十年磨刀”用充满赞许的帖子回应:“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改革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反对方则喟然长叹:“传统文化正在流失”。“对母语的肆意动刀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和自我否定,此举将加剧文化断层。”“网络游客”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新浪网也适时推出相关网上调查,近6万名网友参与其中。其中反对《雪山飞狐》替换《阿Q正传》的网友超出赞成方的一倍。同时,记者在各大网站观察数日,发现反对者阵容更为强盛。 

  “大惊小怪!隔靴搔痒!金庸与鲁迅作品的取舍,绝非地位互换,而仅是教材多元化、时代性的体现。”面对争论,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教授阎真坦言:“教材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字、词、句,不能等同于教育,而只是教育中很基础的一环。”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