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报名参赛,更多的是凭着勇气。虽然已经在北京有了一点点进展,但是对于舞台,自己还是有点陌生的。站到舞台上,现场成百上千双眼睛都在看着你的表现,该是多么紧张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这是参加比赛,倒不如说是自己的一段成长。第一次登台,在杭州的吴山广场,说了一段话,唱了半首歌。当时紧张得要命,腿一直在抖,抖到自己都快没知觉了;复赛的时候移师上海SMG的演播棚,上台前还在反反复复地念叨着自己那两句自我介绍,生怕自己一上台就说错;到了赛区决赛的时候,终于面对着镜头唱满了一首《月半弯》。我一直在做着以前对我来说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每一场比赛都是一次挑战、一次跨越。正是这一次一次的跨越,让我从一个初上舞台的陌生人,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这大半年的时间,许多的成长经历,让自己都感到吃惊。去年的“加油!好男儿”是第一届,是个全新的节目,而我们这些新人,就是和这个节目一起成长和成熟起来的。 除了准备每一轮的比赛,节目为我们安排的演艺训练,在我们晋级到全国决赛时就已经开始了。形体、舞蹈、唱歌,训练的项目很多,而且都安插在紧张的排练之间进行。紧凑的安排,对我们形成了第一个挑战,也让我们初尝做一个艺人需要的付出和牺牲。如果说在赛区里体会到的是在舞台上心理的调控,那么在全国总决赛的阶段,我要调整的是如何把眼光放得更遥远一些,放到自己一生都要热爱和从事的事业上,准备好一个艺人应有的心态。 比赛之初,我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个层面,只是在关注每一场比赛的细节,但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对于培训的把握和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思考就让自己的眼光从这个舞台扩展到了以后的一生。这个舞台,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因为它,我有了开始在自己的演艺道路上大步向前的机会和实力。可反过来,我的一生、我自己的事业,不应该被这个舞台紧紧地局限住。真正尊重这个舞台的想法,应该是用它给予我的能力,去开创更大的一片天地。 比赛的时候,不断地有记者在采访的时候问到同样的问题:你来参赛的目的是什么?冠冕堂皇的回答很多,口号一样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啦;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啦等等。这些说得都对,也是人情味十足,但我觉得,都没说到点子上。既然是比赛,首要面对的就是比赛本身,就是赢和输的残酷,就是自己和这个舞台的双向抉择。即使说自己来参加比赛仅仅是尝试,也都要认认真真,拼尽全力,没有人会应付了事。只要是坦诚地面对这场比赛,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坚持自然会赢得同伴们的友谊。即使没能走到最后,这些磨练出来的高贵品质,也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记忆最深的那一幕是全国总决赛的第一场。杭州赛区的七个兄弟一起,号称自己是“七剑下天山”,那是何等的壮志和豪气。那时的宣言,也不单单是对着那一轮比赛,而是对着我们以后的征程。主题歌里唱得好,这舞台,其实就是年轻的战场,只有庄严、虔诚、毫无保留地付出和争取,才会绽放出光芒,照亮自己的梦想之路。 3.关于爱情 书里关于爱情的章节,曾经反复斟酌过。过去的情感,究竟还要不要这样细致如发地回忆。感情和经历不同,对经历的回忆,往往会唤醒对现在状况的考量和珍惜,而对于感情的回忆,却大多是惹来惋惜昔和怀念。 后来,还是决定写出来,不回避。毕竟,这也是那段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部分。许多人谈到初恋,都说那时候年轻,不知道珍惜,其实,那时也不能真正明白爱情究竟是什么。现在对它很怀念,因为再也不会有那种拉拉手指都能兴奋半天的青涩滋味了。 记得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幻想,等我们有了钱,在上海造一个巨大的摩天轮,让所有热恋中的人们,都能坐在上面,看上海的日落。这大概是唯一我还能记得的浪漫的想法,在那个生活刚刚起步的时候,显得非常奢侈。但是两个人还是乐此不疲地每次都要对这个想法聊上两句。 结束,是因为我离开了上海。虽然我们都不想把分隔两地当成分手的理由,但距离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临上火车的时候,两个人还都暗暗坚信着,即使没有守在一起,爱情还是会继续下去,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甜甜蜜蜜地每天发短信,偶尔打打电话,聊聊每天遇到的新鲜事。可过了大半年,还是慢慢地淡漠了。在北京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环境,而她一无所知。她在上海每天度过的生活,也让我觉得遥远了。最后,没有分手的场面话,一件T恤,从此就再也联系不到了,然后就陌生了。 之后,没有再主动追求过爱情,总觉得新的感情应该和初恋一样,说不清道不明,依靠缘分让两个人相遇,在第一个刹那有了奇妙的感觉。再加上工作忙碌,更没有多少时间来想这个问题了。所以每次采访被问到这方面的问题时,总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可以多谈。偶尔问到选择女友的标准,也只是几句话就带过去了,模子还是像我的初恋。其他的,自己全都交给缘分了,不去强求。当缘分来到的时候,也自然不会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