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工作耽误着写书的进度,这本书里的文字,只能抽着赶通告的空儿,在车上、在飞机上、在后台、在休息室,在一切可能有点空闲的地方,慢慢地写出来。多的时候几百字,少的时候,可能就一句话。随手写在便笺上,写好了就交给助理帮我收着,一张一张地攒起来,最后足足也有一大包了。到放假的时候,和助手一起,把这些纸条再一张一张地整理分类,排列,定标题。最后,就是你们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这些,我的生活,我的情感,和我的心。 我的第一本书,公司计划做写真集。可我不想把这本书只当作一个写真集那么简单地对待,光顾几次摄影棚,拍出几套照片,然后就丢给出版社,好像就不关自己什么事情似的。这样的书出来,拿过来翻一遍,也不过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过目就忘,有什么值得记住的都说不出来。所以,自己一定要在里面写点东西,就像对待我的任何一份工作和通告一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认真负责尽力地做到最好。这第一本书,我也不能让它和其他的写真集一样,出版的时候非常热闹,结果早早地就淹没在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上。虽然不能强求读到这本书的人能记下多少东西,但起码对自己,是一个认真严肃的交代。 公司还是知道我的犟脾气的,只要认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也没说什么,只是问了几句:事情这么多,你真的确定自己有时间来写这些东西么?我想都没想就点点头。 所以接下来,不断地和出版社的编辑开会,定主题,分章节,看着自己原来写的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字渐渐地有了眉目,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很高兴。毕竟,这是第一次和大家完整地分享我的经历。这与在“加油!好男儿”的舞台上和大家见面还是不同的。节目由于时间的限制,想说的话,大多都是意犹未尽。这次换了方式,一本书上百张图片,还有这么大的空间可以让我自己写点文字,就像和看书的人唠家常一样,彼此面对面,轻松,随意,想聊多久就可以聊多久。 所以就放开了想,把自己过去的时光都细细地回想了一遍。自从离开家乡,踏上奔波谋生之路以后,每天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快得要死,真没有仔细回头想想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从家乡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从北京再回到上海,直到现在安定下来,正式踏上自己的演艺之路,一路上,不断地有人出现、离开……说实话,我心里还真的有不少感悟,如今也就一起整理出来了,算是给自己的人生之路立一个标杆。 1.不后悔 看看自己生活的轨迹,也许比很多的同龄人复杂一些——很早就漂泊在外、四处讨生活了。《决定》篇里的那枚硬币,其实只是一个来自天意的借口。那个时候,我已经隐约觉得自己的未来注定会在这个城镇之外的世界,会像那些比我大几岁、早几年出去闯荡的人一样,总有一天,穿着崭新的衣服,气宇轩昂地回到家乡。到外面看看的愿望也一直沉甸甸地记在心里,最终决定离开的日子,那硬币的正反面就像一只手,轻轻地推了一下,另一种生活,就注定要开始了。 孤单,那是我刚到上海时最刻骨铭心的感觉。背着大包小包从火车站出来,感觉这个城市应该是到处有机会,但这些机会都隐藏着,轻易是看不见的。 现在想起那段日子,好像都是苦的。简陋的住处,起早贪黑的工作,微薄的薪水,还有看不到未来的苦闷,每一样写出来,都可以洋洋洒洒。别人幸福快乐的青春时光,离我很远。可人就是这样,再苦的日子,以后回想起来,能记住的,多半还是那些快乐的心情。 如今,当初一起住废弃工厂破旧房子的朋友们,已经天各一方了,有些成了自己的密友,有些也渐渐没有了联系。这些曾经一起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希望他们也能够幸福、平安。 之后就去了北京,也是一根筋的勇气和做法。为了走艺人这条路,毅然决然地告别南方,也告别了自己的初恋。提着行李出现在北京火车站的时候,场景和当初到上海时是非常相似的。可心境不同了,要笃定得多。几年的上海生活让我知道了独自在外的艰辛和心怀希望的重要性。只不过是又一次重新开始,面前是不同的道路,还有北方炙热的阳光和寒冷的空气,虽然还是陌生的,但相信总会熟悉起来,总会喜欢上。北京,也会用它的方式,来接受我的。 为了这段经历,我付出了很多,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的倚赖,对平稳生活的向往,都不得不在沉重的求生压力中一直被埋在心里;但我也学会了处世的坚韧,待人的谦和,学会了体会人生的不易和执著。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生的财富。命运并没有亏欠我什么,它在拿走的时候,也给了我很多。 所以,我对那时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没有那时的年少气盛,我不可能看到外面世界的风光;没有那段艰苦的磨炼,我也不能体会到生存的不易;没有那群好朋友的鼓励,我对梦想的执著可能也要大打折扣。更重要的,因为那段苦难,我学会了珍惜。 2.年轻的战场 很多的年轻人都对舞台充满着憧憬之情,因为只要站在舞台上,自己就能享受万千宠爱,迎接高声欢呼。于是,舞台成为了他们脑海中最令人兴奋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很多的同龄人和我一样,出现在“加油 !好男儿”长长的报名队伍中,给自己的梦想一个靠近现实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