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要阿加莎·克里斯蒂!”

  说到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是:除了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外,她是世上卖得最好的作家,其名下的80部作品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迄今累计销量超过20亿册。一种富有煽动性的统计方式显示,在这个星球上,每隔七秒钟就有一部“阿婆”的作品被兑换成英镑、美元、法郎……以及人民币。

  这位1890年生于德文郡的女作家,在世期间即享受了无上荣光: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告克里斯蒂是全球阅读面最广的作家;1956年获颁大英帝国勋章,1971年再度受勋,头顶上多了个爵士头衔。自1920年开始,她一直保持着每年出版一至两部推理著作的速度,每次出手都不曾让销售商失望。不曾失望的还有那些始终将她的灵感视为金矿的电影制片商,以及一代又一代沉迷在“阿婆”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读者们。

  在这条匀速行进的顶级流水线上,56部推理小说足以排开蔚为壮观的阵势,而笼罩在小说上的光环多少遮蔽了克里斯蒂在戏剧领域同样卓著的成就。其实,细细盘点,可以排在克里斯蒂名下的剧本有22部之多,不过这份名单与她的小说列表有相当程度的交叉,其中大多数都是先有小说再改编成剧本的(有七本系其他剧作家根据其原著改编而成)。《捕鼠器》算个例外。从一开始,它就是以不依附于任何小说的独立面目出现的。说起来这个剧本也算为书迷量身定做,只是这位书迷的身份委实特殊了一些:194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母———玛丽皇太后80庆生,BBC广播筹划制作一套特别节目作为贺礼。玛丽皇太后否决了莎士比亚,因为,“我只想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没过多久,克里斯蒂拿出了临时编写的《三只瞎老鼠》,这个历时仅30分钟的广播剧便是《捕鼠器》的雏形。

  《捕鼠器》登上英格兰中北部的巡演舞台时,已经过作者的反复修改,扩充成了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剧。1952年,该剧在伦敦西区正式上演。起初,克里斯蒂对这个仿佛信手拈来的小玩意并不乐观,以为它最多只能红火半年。名角理查德·阿登伯罗的加盟,似乎第一次使得这出戏的非凡特质为世人所见,某晚谢幕曾多达七次。两年后,阿登伯罗离开剧院,观众数量随之回落,剧院一时沉不住气,着手洽谈新剧目。1974年3月,该剧转至圣·马丁剧院,即便在搬家当晚,观众仍然聚在剧院里享受“谋杀的快感”。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因此而诞生:《捕鼠器》成为迄今为止全球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

  截至2003年的数据,该剧更换过20位导演、321名演员(全剧共八个角色),156位替补演员,先后在44个国家上演,观众约一千万人次。而剧中的两位演员——大卫·拉文和南茜·西布鲁克,伴着《捕鼠器》分别度过了11年和15年的光阴,也因此拿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证书。如同所有被爱戴了50多年的作品一样,《捕鼠器》的粉丝团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组建自己的俱乐部,每逢这出戏更换演员,他们就会像过节一样赶来捧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