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出版集团的组团阵容上就可看出其对全国书市志在必得的雄心。省委宣传部部长带队,出版集团和新闻出版局的主要领导全部到会,系列活动组织周密。也因为如此,其旗下湖南科技社的《世界是平的》,4月25日起至4月29日中午止,就售出了3700多册,把目前的超级畅销书《于丹〈论语〉心得》远远地抛在身后,成为书市当之无愧的明星。加上此前的销售,该书在重庆一个市的销量就超过5万册。当然,此书在重庆的热销,得益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的大力倡导,但与书本身品质好、湖南出版集团又高度重视该书的营销不无关系。
人民出版社在书市期间推出了10场活动,成为重庆书市当之无愧的明星社之一。该社宣传策划部许运娜表示,因为考虑到书市转型,人民出版社提前一个多月精心策划和准备了专门针对普通读者的各项活动。 书市数据之痒:
假作真时真亦假?
历届图书订货会、书市之后,书业的一些数字总是会神奇地、一次次地被刷新,本届书市也不例外。据称,本届书市订货再创15亿码洋的新高,团购总额超过5000万元,零售总额也有600万元。书市期间,进入展场的人数一说40万人次,一说60万人次,更有超过100万人次之说。
不少业内人士提到上述某些数据时,都会带上“号称”或“据说”的字眼。有人还有板有眼地向记者进行着种种分析,以表明上述数据的种种可能或不可能。记者在此不想对这些数据作任何评价。因为记者同意不少业界人士的观点,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市带给一个城市和一个社会的影响。因为阅读应该影响的是人的素质和修养。何况全国书市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交易和数据本身。也许它的商业意义,更多地应该是在对举办地图书市场的撬动,以及对相关行业如餐饮、交通、旅游等的拉动。
那么,为什么书业展会的不少数据还在不停地、无逻辑地攀高呢?记者认为,这与人们对这些展会的评价定势有关。似乎销售数据越高,展会就越成功,工作总结就越好做,成绩就越突显。
出版业原本是一个忌浮躁的行业,阅读和推广阅读更应该是一件扎扎实实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过高的数字除了显得不真实,还有违阅读文化的本质。全国书市已经在转型了,人们对数字的态度也应该转型。
或许只有把终端读者的收获、把推动全民阅读的成效作为评价标准和考量指标之一,书市的数据才会更真实,更有参考和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