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亲自修订《一代才子钱锺书》

  汤晏曾多次写信给杨绛—— 

  由早年移居台湾,后来定居纽约的历史学家汤晏先生所写的钱锺书的传记《一代才子钱锺书》,简体本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记者了解到,该版本根据杨绛的意见进行了修订,耄耋之年的杨绛不仅亲自对初版本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删改和补充,她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此书补充了不少珍闻。 

  初版婉拒写序之请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李伟国介绍说,《一代才子钱锺书》最早在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时候,原名为《民国第一才子钱锺书》,汤先生在该书的撰写过程中,曾与钱锺书先生本人通过信,更曾多次致信杨绛先生,希望杨绛能为该书作序。2001年10月28日,杨绛先生回信,对汤晏的写作给予了肯定,称赞他“不采用无根据的传闻,不凭‘想当然’的推理来断定过去,力求历史的真实,不惮其烦地老远一次次来信问我,不敢强不知以为知。”对其精神表示佩服,但是,她称,由于“未能从头至尾细读原稿,对于您所采用的某些资料是否可靠,我不知道。”因而婉拒了写序之请。 

  2005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简体本,更名为《一代才子钱锺书》。李伟国告诉记者,初版书刚出版时,他有机会拜访了仰慕已久的杨绛先生。那是一栋位于北京西城区三里河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式住宅,家中的陈设简朴而温馨,充溢着书香。95岁的杨绛,清爽、矫健,记忆清晰,谈吐高雅。杨绛边翻书边说:“书印得很好,照片比别的书清晰。有些事不确切。如说钱锺书骄傲,不愿意留清华云云,是某些人捏造的。说清华学生时髦,也不对。上海学生有上海学生的时髦,苏州学生有苏州学生的时髦,燕京学生时髦,清华学生朴实,什么衣服都可以穿。这部书我要读一遍,改一改再重印。”说话间她出示了吴泰昌著《我认识的钱锺书》和陈子谦著《论钱锺书》,说:“这是写‘认识的’或是‘论’,是他们的角度,‘传’就不同了。”最后她说:“现在写钱锺书的人很多,这是一个热门题材。汤先生过去只是来信问问题,我一一回答,邮票贴了不少,现在要全部看一遍才能重印。” 

  再版含泪增补家事

  过了一段时间,根据杨绛的批注综合作者和其他方面的意见,校订稿很快整理出来了。杨绛先生对初版本做了不少有价值的删改和补充。初版原有:“可是杨绛初到清华觉得清华女生很洋气,但她很快就适应了。”此次被删,因为杨绛认为这不是事实。关于钱锺书对冯友兰的批评,原有“冯不应该出卖朋友”,“冯友兰捏造事实,坑人使妻小俱死,冯现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等语,也被删去,凡大家都是宽厚的。 

  于初版叙述钱、杨的女儿钱瑗病逝之时,钱锺书正缠绵病榻,二老饱受打击的情形,杨绛又含泪做了精心修改。此外,杨绛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此书补充了不少珍闻。如叙钱、杨热恋中,钱父擅自拆阅杨绛的信,并直接写了一封信给杨绛,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之事,杨绛作了一大段补充。叙钱、杨举行婚礼,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衣纯白而麻织,似吊丧,宾客诧异,新人却很是通达。杨绛解释说:“三姑母已多年不置新衣,七八年前很帅的服装已经不入时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