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咖啡”由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创作,该系列作品专门介绍了各行各业中藏着的秘密:“烹制肯德基炸鸡用了哪些香料?”“大卫·科波菲尔大变活人的窍门何在?”“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里收集的精子真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捐献的吗?”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如此贴近生活和妙趣横生的话题中,这套书也被喻为一杯纯正的“科学咖啡”。而从越来越大的秘密中,读者又将品味出怎样的科学味道?
你不想说的就是我要揭秘的
可口可乐糖浆的完整配方据说只有两个人知道。可口可乐公司规定这两个人外出旅行不能坐同一架飞机;如果其中一人死了,另一人就要去找一个“徒弟”把配方的秘密传授给他。如今可口可乐配方的保密程度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就连那两个人是谁本身也是一个秘密。也许正是可口可乐公司将糖浆的配方塑造得如此神秘,才让美国作家威廉·庞德斯通有了更多揭秘的动力。毕竟,藏之深,思之切。就像他在《大秘密》的序言中写到的:“它们是一些公共的而非私人的秘密,大多数这样的秘密并没有招谁惹谁,人们对它们只是感到好奇罢了。如果不是因为可口可乐公司那么不情愿谈论可口可乐中有哪些成分,除化学家以外的其他人又怎么会那么关心可口可乐的配方呢?”于是,庞德斯通决意要告诉公众的全是那些不想让公众知道的事情!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潘涛介绍说:“威廉·庞德斯通这位美国作家,也是一位有名的‘怀疑论者’,他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国内的读者了解他可能从近年来出版的《囚徒的困境》、《推理的迷宫》开始。庞德斯通长期为《纽约时报》等知名报刊以及一些电视台撰稿,迄今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其中《循环的宇宙》、《推理的迷宫》还曾获普利策奖提名。”
这位怀疑论的作家,在1983年首先完成了《大秘密》一书。这本书的揭秘领域涉及饮食、邮政、银行、日用品、人体测试、魔术表演、电影、音乐等。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对可口可乐和肯德基配方的探秘。“钞票怎样防伪”、“沃尔特·迪斯尼真被冷冻起来了吗”、“摇滚乐唱片还会反向录上一些别的声音”、“通灵人”尤里·盖勒的蒙面飞车等话题也颇为有趣。这本书一度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而评论界在提及这本书时,都用到了“风行”这个词。
5年后,《更大秘密》问世。这一次作者重点“照顾”了社团组织、公共机构、体育比赛和娱乐表演的秘密。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里收集的精子真的是诺贝尔奖得主捐献的吗?食品行业有免费午餐吗?各个秘密组织的成人仪式究竟有多可怕?印度绳技是真的吗?大卫·科波菲尔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由女神像变得无影无踪?《更大秘密》的中的125个让人决然想象不到的秘密,被《出版商周刊》称赞为“杂陈滋味,妙趣横生”。再到1993年,“秘密三部曲”的终结篇《最大秘密》出版。该书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探究神秘人物的真实身份、食品的成分、彩票上的密码、“帽子里的兔子”和影星们不愿为人知的过去。
“历经10年写三本书,对于一个畅销书的作家来说,足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严谨和该套书的质量。《大秘密》、《更大秘密》、《最大秘密》三本书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递进关系,可能是第一本书出版后的好评让作者有了继续创作的动力,从后两本书的致谢中可以看出《更大秘密》和《最大秘密》的创作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帮助,庞德斯通和读者有较多的互动。”潘涛说。
意趣:一杯纯正的“科学咖啡”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发行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秘密”系列虽然是新鲜出炉,可上架后,需求增加的反馈特别明显。“这与‘秘密’系列轻松、有趣和知识含量分不开。我们是在为‘科学咖啡馆’系列选书时发现它的,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从行文风格到书本身的科学内容,都和‘科学咖啡馆’的风格很吻合。”《大秘密》的责任编辑傅勇说。
2003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开始策划“科学咖啡馆系列”丛书。当坐在咖啡馆里以闲适的心情,随意搅动那温热的液体,此时谈论科学的话题,那科学就放下了它严肃、冷冰冰的面孔,显得有些温情脉脉、亲切而随和了。和该社一贯的高端科普书“哲人石丛书”有所区别,“科学咖啡馆系列”开始向中低端延伸,摈弃艰深、板起面孔说教的方式。早先出版的《听基因讲祖先的故事》、《生命的要素》、《轮回》、《重返天文咖啡馆》、《谁想成为科学家?》等书都走轻松活泼路线,让人读来正如该系列每本书封底的那句话:“在Easy Science Cafe聊科学,别有一番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