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与卡之间有一个地域差,有些卡在国内并不吃香,但到了国外却可能被'老外'们所认同,像龙卡、长城卡,有中国特色,在国内不过一二元一张,但到了国外却可以卖到100元人民币。而有些卡在国外很普通,但到了国内却是身价看涨,而这种差异的存在就提供了套利的空间。”周伟明说得毫不隐瞒。
“另外如果你把整个地区的信用卡都办下来,组成一个系列,然后卖到收藏市场也是很赚钱的。”他接着说。
“我在邮票上也可以赚钱,因为在邮市买来的邮票是打折的,但在国外是从来没有邮票打折的事情的,所以'老外'们自然不知道,这个差价就归我了。”这个赚钱之道显然不是一般人可轻易发现的,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收入。如果仅靠他的收入,是无法支撑起这样一个银行卡“大家庭”的。
集卡成为一番事业
“我想继续干下去,成就一番事业。”谈到将来,周伟明的眼神充满了憧憬。“从收藏的角度说银行卡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我认为一定要玩别人没有的东西,这样才有前途,而当介入的人多了的时候,你就有了撤退的机会。” 周伟明刚刚在香港参加了一场拍卖会,一套全国粮票从1万港元起拍,最后以3万港元成交,这使他感触颇深。“银行卡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发行量大,销毁量也大,而故意去保存它的人则更少了。”
“我还想办更大的展览,把银行卡从普通的金融工具提升到艺术收藏这个层次,那意义就会更大了,我希望所有的银行在将来都会认可这个收藏。另外如果有公司愿意资助的话,我想到苏州河畔去办个'卡廊',又搞设计又做展览。”他的话虽然有点理想主义色彩,但却让人充满遐想。
“如果你有兴趣收藏银行卡,可以先从专题入手,另外可以把自己手中使用的各种银行卡收藏好,还可以向亲戚朋友搜寻一些他们的银行卡。而如果碰到颇有收藏价值的银行卡,也可以大胆地和别人交换。当然还可以到各种收藏品交易市场去淘宝,也可以上网购买等等。”他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