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神”周伟明的集卡(银行卡)传奇

    周伟明收集了10000多张各国的银行卡,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万卡(银行卡)集藏展”,收藏银行卡成了他生命中的最爱。作为一个国际银行卡的大玩家,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以独特的经济智慧,还从中赚取到了丰厚的利润。

    周伟明早有一个梦想,要办一次展览,因为他收集了10000多张各国的银行卡,于是按捺不住,想到要把自己的收藏给大家看看。这是一种长期积累后能量的释放,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普通人对自己心中辉煌的憧憬。

    在《理财周刊》的支持下,这位27岁的上海年轻小伙终于解开了他心中的情结。2006年3月5日,作为《理财周刊》创刊五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的“卡神”周伟明万卡(银行卡)集藏展在江宁路91号二楼诞生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普通员工、一位国际银行卡的大玩家,而且更奇的是他还可以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于是,这样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收藏传奇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探究的兴趣。

银行卡总数超万张
    “花样年华”,这是我所钟爱的一部电影的名称,而今天,银行卡的展览也被安排江宁路上同样有着这样一个名字的咖啡馆中。“我叫周伟明,这就是我的展览。”与记者握手时,我发现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年轻人,一样处在“花样年华”。

    但是展示在我面前的银行卡却不可以用简单的“花样年华”四个字来形容了,这是一个卡的世界,让人依稀会产生这样一个错觉,仿佛这里已不是一家有着怀旧情调的咖啡馆,而是一位银行家的私人会所。“我现在已经收集了10000多张国际信用卡,各个信用卡组织的都有,像威士(VISA)、万事达(MasterCard)、DINERS(大来卡)、JCB、 AMEX(美国运通)和中国银联等等。”周伟明说得有点自豪,时不时地指着挂在墙上的卡。“什么国家的都有,欧美、东南亚、南非、以色列、还有科威特等等。”他甚至还提到了立陶宛,让人不由地产生肃然起敬之感。

    “我收藏得最多的品种是VISA卡,这说明它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你可以看到VISA的标志在不断变化,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而Master卡也是如此。”周伟明指着一个VISA的组合,他把它们称之为早期卡,描绘的是一段信用卡的发展历史。

    就这样,各类银行卡被编成了一个个系列展示在我们面前,大自然的风光、动植物的美丽、体育场面的动感都在上面一一显现。其中几个系列的东欧卡特别吸引记者的目光,它们的设计非常独特,很漂亮,与我们平时所常见的银行卡相比显出不小的差异,而这也正是它们吸引人的地方。在这样的氛围中,银行卡的金融功能正在被淡化,它更多是一件收藏品,甚至是艺术品。

    “这是卡中之王,就是它们。”周伟明把我领到了一个角落,详细的文字介绍说明了这些卡不同一般的“身价”。其中的一枚被称为“中银香港首枚银联人民卡”,这是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推出的中银人民币卡系列,为往返内地经商、工作和旅游的香港市民提供服务便利。它的出现意味着中银香港不仅是香港首家发行人民币卡的银行,也是首家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的香港银行。

    另一枚是“花旗七巧黑卡”,这是花旗银行名为“Ultima”的黑色信用卡,被业内人士称为“卡中之王”。有人说,只有拥有这种黑卡,才可充分显示卡主的“尊贵地位”,因为这种黑卡不接受申请,只有银行主动邀请客户加入。而正因为甄选了最优质的客户,因此银行对卡主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对于黑卡卡主,是没有“信用额度”这一说的。有人曾经问花旗银行的负责人,如果黑卡卡主想刷卡买架飞机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没问题。在客户服务方面,银行向客户提供“全能私人助理”服务。比如说,一位黑卡卡主在法国南部致电银行的客户服务部门,称他和他的汽车搭乘了同一辆火车,但是他中途下车后,汽车却仍在火车上。结果,运通的客户服务部门居然成功地与火车公司联系,让火车停下,卸下其他的货物,找出卡主的汽车,让他继续旅行。另一位黑卡持有者,在印度海啸期间曾要求飞机接送离开,而数小时后,一架飞机到位且搭乘这一乘客离开当地,而先不考虑这要用多少钱。“或许这就是信用卡的实质吧,你的信用可以决定一切。”周伟明说。

普通人的伟大梦想
    见到周伟明,最打动我的,还是埋藏在他心中那种强烈的冲动,普通人也有伟大的梦想。“我没有很高的学历,家庭条件也非常一般,父亲是在1998年患肝癌去世的,那时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周伟明始终从事的是普通的物流工作,从虹桥机场,到星巴克,再到现在的国际贸易公司。“但我也想做些事情,尝试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于是收藏银行卡就成了我的梦想。”任何人都想有一点成就,这一点在今天的周伟明看来,这样的一次展览可能已经代表了大部分。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