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的分红让“净值归一”
正当市场对于“复制基金”和“基金分拆”论战激烈时,国联基金的举动颇为引人注意。国内首只红利型基金--国联分红增利基金近日发布公告,将基金所有已实现收益一次性全额分红,每10份基金单位分红2.3元。本次分红实施后,该基金净值将回落到1元左右,相当于新发基金。借此机会,国联基金携手农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开展国联分红增利基金的二次销售。
用实在的分红解决净值过高的问题--国联此举为基金行业同仁作出了表率。此次分红正值国联分红增利基金正式成立一周年,算上此次分红,国联分红增利基金1年内已分红6次,年分红收益率达到35%,为同类基金之首。当然这种做法本身和其产品“分红增利”的特性不无关系,但给投资人提供实质性收益的举动确实值得某些基金公司学习。
国联基金人士表示,通过实实在在的分红,把基金净值降下来,其实对于公司的管理费收入是不利的。分红之后,基金的净值下降,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也会随之减少。不过他们希望能通过“净值归一”让投资者以“新基金”的价格,享受到“老基金”的价值,“希望投资者能理解国联基金以投资者利益为首要目标的一贯宗旨。”该公司人士表示。
买“便宜基金”还是“贵基金”
从中我们又引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买便宜的基金好,还是买价格贵的基金好?答案恐怕不是唯一的。
首先,便宜的基金未必是好基金。买基金,买的是未来的成长性。每个基金的投资组合和资产配置策略不尽相同,有些基金之所以便宜,很可能是其研究能力、投资功力欠火候,如果长期“便宜”,可能正是其缺乏增长能力的表现。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按照其投资研究结果,配置了长期看好的股票,而重仓股在本轮行情中还未引爆,如果你认为这些思路是你所看好的,并且值得长期投资的话,那么“便宜”的基金还是值得买的。
其次,贵的基金未必不能买。如果以炒股的心态来买卖基金,投资者很容易舍本逐末。买基金买的是一个投资组合,并不像股票那样存在合理的“市盈率”,所以并不是说高价基金没有成长潜力,两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国外曾经有过若干只基金,其净值十多年来一直往上走,像这样的基金,任何时候进入都是“便宜”的。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些基金的净值确实很高,但是存在很高的风险。比如之前有色金属股大涨,有些重仓持有有色金属的基金跟着大涨。但问题是股价尽管很高,事实上却很难变现。这种情况下,基金净值下跌的风险也在增加,买这样的高价基金就非常危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