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亿份——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募集规模创下基金发行的新纪录。股票型基金再现百亿神话。
伴随着股市行情火爆,基金发行的春天再度来临。大盘走高,市场热情被点燃,基金发行也出现了第二次“井喷”,之前结束发行的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基金10天发行了64.4亿元,新基金竞相登台,欲借好市道,“井喷”一把。
基金发行的再次“井喷”让人回想起第一次百亿规模基金的问世。2004年3月份,海富通收益基金和中信经典配置基金的首次发行规模双双突破100亿份。其中,海富通收益规模达到131亿份,中信经典配置达到121亿份。伴随着股市低迷,两只百亿基金净值都在面值之下徘徊,两基金的规模在2005年一、二季度陆续跌破百亿,超大型的百亿基金就此在A股市场上消失。
结构分化
2005年,很多股票型基金为了达到2亿元的成立底线而苦苦挣扎,转眼到了2006年,基金发行却又重现转机。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已成立的7只偏股型基金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60亿元。4月下旬成立的国投瑞银核心企业基金达到了26.6亿元,信诚四季红基金达到30.06亿元,湘财荷银效率优选募集规模达到43.34亿元。
据分析,财富效应是基金发行出现“井喷”的主要原因。上证指数从今年1月4日的1163点上涨到5月12日的1602点,涨幅为37%,而同期净值增长率超过50%的基金有易方达策略成长、广发聚丰、富国天益等19只,基金理财呈现优势。
另外,很多普通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按照股市思维定势来投资新基金,认为新股便宜,新股必涨,这些投资者因此更愿意买1元面值发行的新基金,而不愿意去买业绩优异的老基金。基金业人士指出,这种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的做法是错误的。
目前股票型基金发行普遍趋暖,但和2004年时基金认购热潮相比,本轮基金发行业绩出现剧烈分化。在同样的发行期中,不同基金的日销售额的差距达到了200倍以上。
从市场反应看,发行时机、人气聚集、品牌效应和投资业绩已经成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的关键因素,广发等新基金发行火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其品牌和发行时机。
控制规模
股票型基金的热销让不少基金公司心动不已。许多基金管理公司调整发行策略,希望抓住现在的良机,抢先发行股票型基金,迅速把规模做大。但历史经验表明,基金的规模过大,业绩往往不好,因此,基金分析师建议广大投资者暂时不要再挤大规模基金的“独木桥”。这无论是对投资者、对相关基金管理公司、对市场都是有利的。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王群航认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发行规模大,能够坐收更多的管理费,当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基金的业绩不好,给广大投资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自己公司的名誉也将受到巨大损失,这就非常得不偿失了。因此说,有关各方都应该算好账,处理好收入与声誉的平衡。虽然从理论上讲开放式基金规模是不断变动的,但相对于基础市场的行情来说,每只基金都有一个最佳运作规模。
记者获悉,易方达基金即将发行的一只股票型基金,发行规模将采取措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据统计,易方达旗下主动型股票基金5年来累计综合排名居行业前茅,每年均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其中3只开放式基金均给投资者带来70%以上、甚至翻番的累计收益。去年易方达月月收益还实现了过百亿的发行神话。在两年之后,易方达基金再次发行主动型股票基金,以其品牌和投资管理能力,发行规模也必然可期。易方达公司称,控制发行规模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组合配置
基金分析师还提醒说,现在A股市场行情火爆,但投资者不要被行情火热冲昏头脑,投资者仍然需要做一个基金组合的配置,以降低投资风险。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同理,买基金时最好也不要只买一只基金或者一种类型的基金,应该做一个基金产品的投资组合。
在股市走牛的时候,可用50%的资产规模用来购买股票型基金,30%用来配置固定收益类基金,20%用来配置货币市场基金; 在熊市中,可以把这个仓位比例倒过来,资产规模的50%用来申购货币市场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