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市场融资功能后,监管层要负起责任,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对违规违法者严惩。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证券市场诉讼赔偿制度必不可少。
停滞了一年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终于将重新启动,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并确定该办法即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以恢复再融资为开端的“新老划断”正式提上日程。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新老划断”拟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恢复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的定向增发以及以股本权证方式进行的远期再融资; 第二步是择机恢复面向社会公众的其他方式的再融资; 第三步是择机选择优质公司,启动全流通条件下的IPO。
从定向增发,到再融资,再到IPO,管理层为恢复A股市场融资功能而又不对市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可谓煞费苦心。
管理层现在可以放宽心了。再融资将启动的消息发布后,市场以大幅上涨表示欢迎。再融资和IPO将可平稳着陆了。
应该说,只有融资功能恢复才能回归资本市场的本来面目,只有不断有新的公司进入才会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市场交易才会活跃。这是启动再融资、IPO带给市场的积极意义。
此次再融资开闸,管理层试图淡化行政色彩,更多引入市场约束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控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扩容数量,同时,也在强化发行人的责任,提高再融资的质量。比如,增发采取市值发行、配股不到70%引入失败机制,这样,只有好股票才有人买,差股票没人买。而在非公开发行方式上,上市公司如无盈利增长前景,机构投资者是不愿意掏钱的。
对于大型企业的IPO,鼓励其进行分步融资,减缓二级市场的压力。同时,引入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股票的制度,恢复股票资金申购方式。
从扩容质量上看,加强了对发行人独立性的要求,提高了发行人的财务指标条件,强化了中介机构的核查责任,突出了市场对发行上市行为的约束机制,意在推动优质企业发行上市。
种种的制度设计都是有利于股市成为资产配置的场所,不过我们也要警惕好的制度是否能得到不走样的执行,特别是要防止趁市场走牛有的公司恶意圈钱的行为发生。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都记忆犹新,它们或者通过虚增利润、或者发布虚假信息,编造融资和再融资项目,欺骗投资者,最终达到圈钱目的。并且钱一到手脸就变,原先的种种承诺都消失了。多少上市公司把募集来的资金用作委托理财,或被大股东直接占用或通过不公允关联交易转到上市公司体外,上市公司业绩却一天天下滑。中小股东遭受物质和精神损失,而且还没有地方讨回公道。监管部门往往以谴责了事,而法律诉讼要么不受理,要么等上几年也拿不回赔偿。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现在股市涨了赚钱了而忘记了圈钱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虽然说,新出台的政策突出了对股票发行的市场价格约束,从理论上说,可以降低劣质公司“以次充好”骗钱的概率,但如果因为市场转好而放松管制,那么仍然会有缺乏诚信的上市公司来钻空子捞一把。
以往对再融资、IPO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也有发审委的把关,不是照样有很多劣质公司通过种种手段蒙混过关了,市场丑闻接连爆发。重启市场融资功能后,在整个融资过程中,监管层要负起责任,不论是事前监管还是事后监管,都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对违规违法者严惩。只要做到这些,相信市场一定会更加有信心。另外,建立起完善的证券市场诉讼赔偿制度必不可少,让欺骗者无利可图,才能真正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
总之,现在对于再融资新政还不能过于乐观,还需看实践后作出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