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日记:在求全与存真中体现价值

    在《全集》的编委会中,有两位特邀校审,分别是今年已91岁的黄宗甄先生和89岁的陈学溶先生,由于《全集》的每道审校工作都要求逐字逐句地核对原稿,这对于已届期颐之年的两位老人来说,工作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其中陈学溶先生在参加审校工作期间曾几次病倒住院,而黄宗甄先生也多次因为疲劳而难以支撑,但他们在高强度的审校文稿工作中,投入了他们对竺老的爱戴之情,他们严谨、执着和敬业精神,对全体参与者都是极大的鼓励。 

    樊洪业先生在担任《全集》主编的同时,还从事着20世纪科学史研究和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的相关工作,常年的伏案工作也使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最严重的2003年期间,受病痛的影响已经很难用笔写字,连走路都一度非常困难,虽然他一直希望能够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但在身体最差的那段时间里,他首先想要完成的就是《全集》的出版。因为那时《全集》不仅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的资助,并且还得到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他认为既有一份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 “我的身体真要是不行了,自己哪怕就是把这条命拼上也认了”。 

    《全集》编委会曾经先后与几家出版社联系过《全集》的出版工作,但都因为须交出高额的出版费用而作罢。后来机缘巧合,经卞毓麟和潘涛的沟通,上海科教出版社的翁经义社长就拍板决定全力承担《全集》的出版工作。提起此事,樊洪业总是很感慨地赞佩上海科教出版社的这种魄力,言语间流露着对出版社合作者们的敬意。 

    对于出版《全集》这样一部大书来说,出版社很难在短期内收到利益回报,但潘涛表示,《全集》是一种很特殊的史料,眼光不宜太局限于经济效益,这也是累科学垒土、积文化功德的一项事业。而出版社的很多编辑在做书的过程中,也都被竺老的毅力和人格所感染,体会到竺老既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普通人,从他的日记中读到的都是一种真情的流露。虽然编辑工作非常艰苦,但真正将它做好之后又能体会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