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了韦政通所著《中国思想史》一书,在学界反响颇大。这部思想史,反映的是中国思想活动的历史,而不只是陈列古老思想的橱窗。作者独特的视角、客观的论述、精辟的见解,确实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韦先生在书中说,中国一个一个思想家简直有点像传递圣火的队伍。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在先秦。先秦的思想,从孔、墨的显学到战国的诸子,它表现最大的特色,是思想的多元性发展,无论是思想的形式和内容,几乎个个都不同,即使同属一个学派,也绝少陈陈相因的迹象,都有独特的创见。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对后世有持续影响的,不过儒、墨、道、法四家;而对秦、汉以降两千年的中国文化具有定型作用,并对中国文化各领域都产生广泛而又深远影响的,只有儒、道两家。儒家在社会、政治方面影响较大,道家对文学、艺术方面影响教深,两家都是人本主义,对超自然的兴趣都很淡薄。
秦、汉政治大统一,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随之宣告结束。秦、汉以下两千年的思想分为三个阶段,《中国思想史》即以此为脉络,分为四篇四十七章。甲篇论述子学时代--百家思想的多元发展,乙篇论述儒学的制度化与玄学的兴起,丙篇论述佛教时代,丁篇论述儒学复兴。到了明末清初,中国思想有两个显著的倾向:一是重视客观的认知,可惜以后的发展仍以典籍为主,没有能为中国建立客观而独立的知识系统;二是关怀经世,民本思想空前发展,对专制政治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时主张民主与科学,虽是外来的观念,但与中国思想的演变轨迹是一致的。韦政通先生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六十多年,我们一直朝这目标努力,但进度太缓慢,成效不如预期,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在思想上有一个基本的原因,是我们客观研究的精神不够,由客观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批判精神尤其不够,这是中国思想最弱的一环,也是完成新文化运动两大目标的基础心态。
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来还出了一些思想史方面的专著,比如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纲》。这部书的特点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阐述。全书以时间为序,大体依据侯先生自己主编的五卷六册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要论点编写,因此也可看作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缩写本。但在编写过程中有所侧重,有所补充,有所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并非《中国思想通史》的简单节略,如作者根据新出土的秦汉帛书和竹简等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增写的章节段落就是例证。有些章节从论点到文字都作了修改,有的干脆重新改写。近代部分是根据1978年出版的他自己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重新编写的,也有新的内容。全书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进行提纲挈领的叙述,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社会背景,对重要思想流派进行专题介绍,如墨家思想、道家学派及魏晋玄学等。但书中忽略了对宗教思想的论述,对《周易》、佛教思想只作了粗浅的介绍,不能让读者领略其思想内容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