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现代国家想象、民族国家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构/1上编第一章“文”与“国性”: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期章太炎的文学论述/17一、 两种不同系统的斗争: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章太炎“文”的自觉/18二、 骈散之争与作为起源的声律:章太炎“文学”论述的背景与渊源之一/25三、 四部划分与具有源流意义的文体:章太炎“文学”论述的背景与渊源之二/38四、 文辞与学说之分:针对作为“现代文学”根基的“感”/46第二章国家形态的“文化偏至”:帝国、国民国家与鲁迅的“人国”构想/55一、 “梦寐”与“觉醒”/55
导论现代国家想象、民族国家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构/1上编第一章“文”与“国性”:现代文学观念形成期章太炎的文学论述/17一、 两种不同系统的斗争: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章太炎“文”的自觉/18二、 骈散之争与作为起源的声律:章太炎“文学”论述的背景与渊源之一/25三、 四部划分与具有源流意义的文体:章太炎“文学”论述的背景与渊源之二/38四、 文辞与学说之分:针对作为“现代文学”根基的“感”/46第二章国家形态的“文化偏至”:帝国、国民国家与鲁迅的“人国”构想/55一、 “梦寐”与“觉醒”/55二、 “天朝帝国”:“和外界隔绝”的“旧梦”/60三、 国民国家:“使人人归于一致”的“新梦”/64四、 “人国”:“主观觉醒之世界”/70第三章“民立”如何可能:南社重建“政治文化”的努力及其失败/75一、 传媒领域的新生力量/75二、 批评与批评的挫折/86三、 公共领域的分化与危机/98第四章家国危机、文化冲突与末世抒情:民初政治困局中的“鸳鸯蝴蝶派文学”/103一、 从武装“革命”到文化“复古”/103二、 家国危机与末世“抒情”/113三、 封闭空间里的自我毁灭:《玉梨魂》的妥协与矛盾/121第五章“民国理想”与启蒙的“颠倒”:“五四”新文学的展开和转折/134一、 “鬼魂”与“革命”:解放了的阿Q/134二、 “民国理想”与“人民主权”/145三、 启蒙的“颠倒”:“找着群众的野兽性”/159第六章“世界民”与“地之子”:早期“乡土文学”对“民族国家”的书写/164一、 “乡土文学”与“国民文学”:世界、民族国家和地方/166二、 “乡土文学”与“世界文学”:普遍性和特殊性/185第七章时势·革命·文学:日本左翼思想与革命文学论争/207一、 进向“大时代”的时代/207二、 《壁下译丛》:编译实践及其对“阶级意识”的把握/209三、 “媒介化”的日本:鲁迅对“新人”的理解/226四、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思想瞬间/241第八章从列宁到“韦护”:瞿秋白“领袖权”理论与“革命加恋爱”小说/244一、 瞿秋白、葛兰西与共产国际/244二、 “领袖权”的理论旅行/249三、 列宁与现代君主/260四、 怎么办?/271第九章从“现代女性”到“新女性”: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中的现代国民想象/287一、 左翼电影:大众文化与领导权/287二、 “现代一女性”:改造女明星/292三、 “新女性”的诞生/298下编第十章“新中国文艺”的海外空间:香港左派电影与新中国文化政治的多样性/307一、 “长城公司改组”事件与香港左派电影的发生/308二、 香港左派电影、上海左翼电影与社会主义电影/312三、 香港左派电影:双重定位及其问题/316四、 “站在海外岗位上”……/322第十一章为“新中国”塑造“边疆”: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领土表达/324一、 作为“新中国”边疆形象的“领土”/324二、 景物风俗的再现/325三、 国防意识的建构/329第十二章“自然美”与社会主义文化想象:重返20世纪50至60年代新中国“美学大讨论”/336一、 客观美与“自然”问题/337二、 自然美:常识与教养的争执及其反思/352第十三章国家、“青年”与“幸福”:一个激进革命的概念装置/387一、 作为美德的劳动与物质生活的两难/389二、 “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性/400三、 “新人”的自我解构/404第十四章带着“伤痕”的新人:作为文学思潮的“伤痕文学”与“现代化”想象的诞生/414一、 疾病的隐喻:现代国家危机及历史记忆的重构/415二、 新的历史叙事:《班主任》的文本缝合与裂隙/425三、 现代国家主体群像:带着“伤痕”的新人/439四、 新的国家想象的确立与“伤痕文学”思潮的式微/450第十五章“大和解”是否可能:“小生产者”的理想与80年代的“改革”话语/460一、 小说内部如何实现文本的和解?/460二、 从《内当家》到《鲁班的子孙》/463三、 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良心”/469四、 “小木匠”逻辑的背后……/472第十六章从“劳动”到“奋斗”:“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474一、 “励志型”读法/474二、 “劳动”:改造“个人”与改造“世界”/480三、 《平凡的世界》与“改革文学”/487第十七章苦难叙事和“代言”困境:知识分子话语与当代文学的“底层”想象/496一、 “纯文学”与“底层写作”研究/496二、 苦难叙事:从作家到批评家/506三、 知识分子的“代言”困境/511四、 中产阶层趣味与文学的“第三世界”/517代结语两个“六十年”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524一、 新人/524二、 “普遍性”的新边疆/527三、 两个“六十年”/530四、 高与低/532五、 现实与抽象/534后记/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