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屠格涅夫诗选

  • 定价:¥14.50
  • 著者:[俄]伊·屠格涅夫
  • 译者:黄成来 金留春 译
  • 丛书名: 屠格涅夫文集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出版日期:2000-11-01
  • ISBN:7532724530
  • 版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313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屠格涅夫作品选》中的第七集,收入屠格涅夫的抒情诗、叙事诗等诗歌共130余篇。讴歌大自然的美是屠格涅夫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涅瓦河》、《蔚蓝的王国》、《乡村》等是其中异常优美的篇章。对纯洁爱情、逝去的幸福的怀念和真诚向往是他诗歌中的另一个主题。在《黄昏》、《一朵玫瑰花》、《相遇梦》等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被誉为“情圣”的作家的生花妙笔。散文中还不乏富有哲理性的警句般“微型小诗”,读来回味无穷,并使人得到心灵的启示。
作者简介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