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前夜·父与子

  • 定价:¥16.00
  • 著者:[俄]伊·屠格涅夫
  • 译者:丽尼 巴金 译
  • 丛书名: 新版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出版日期:2003-06-01
  • ISBN:7532730654
  • 版次:1版1次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页数:373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系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前夜》、《父与子》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两部作品。《前夜》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夜”为背景,叙述渴望自由、体现社会精神觉醒的贵族少女叶琳娜与具有崇高理想的保加利亚爱国者英沙罗夫催人泪下的恋爱。后男主人公病故,她一如既往,忠于他的毕生事业,毅然去保加利亚当一名起义者志愿看护。《父与子》是作家写得最好的一个长篇小说,它描写贵族妇女奥津佐娃与主人公巴扎罗夫的爱情。女主人公由于感到上流社会庸俗空虚而向他产生了共同语言,但她毕竟是个“享乐主义太太”,不会真正爱上一个平民革命者。最后巴扎罗夫的爱情遭到挫折,以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死去。
作者简介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相关产品: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