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电影,不一样的看法

如今,中国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看电影,可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电影史了解多少?从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京剧影片《定军山》,到“文革”结束后的《人到中年》、《城南旧事》,再到今天的《那山那人那狗》、《十面埋伏》,中国电影百年沧桑,有曲折、也有辉煌。

  看看日本影评人写的中国电影史,还是别有一番滋味。《中国电影百年》,一种异样的角度,再现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

  书中对《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夜半歌声》等影片评价很高,但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书中对抗日电影《小玩意》的评价,作者认为《小玩意》中没有出现日本侵略者这样的字眼,没有任何对日本人进行夸张和歪曲的描写,却将抗日主题表达得非常的鲜明、突出。

  书中对《边走边唱》着墨最多,一对盲人师徒,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走村串巷,一边讨论月亮的样子,一边期待在弹断第1000根琴弦之后,能拿到藏在琴中的祖传秘方,治好自己的眼睛。最后,他们发现祖传秘方不过是一张白纸,愤怒地砸烂了师父的坟墓,继续在荒野中行走。

  “只要扫一眼,就让人感到这是一部意义深远、教训丰富、气度雄浑而手法庄重的影片。”作者如此评价《边走边唱》,作者通过影评,讲出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代,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现实。不禁让人感慨,即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又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

  作者对台湾电影也予以极大的关注,并给了我们一把看懂看透台湾电影的钥匙。“在台湾,有本省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外省人统治本省人,但实际上是在本省人的汪洋大海里,他们不仅是少数,而且是孤立的,这种孤立影响到几代外省人的成长,在其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扭曲记忆。王童的《香蕉天堂》、李佑宁的《老莫的第二个春天》、侯孝贤的《童年往事》等影片,只要带着这把钥匙去看,无不可以迎刃而解。”

  作为世界级的电影评论家,作者把中国电影放在世界电影的整体框架中加以考察。想想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愈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