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不必非得有单位

  本市自由职业者达50万人。
  就业不必非得有单位。过去被视为非正当职业的自由职业,如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据上海市劳动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本市的自由职业者已经达到50万人。
    1985年毕业于本市某高校的L小姐,写得一手好文章。化专教师职业,使她的写作才能无法得到发挥。在大多数人还醉心于大锅饭的80年代末,她就辞去了公职,早早成了一名写作自由职业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个性较突出、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社会生存能力较强的人,已经开始从事自由职业。业内人士认为, 自由职业在我国的大量出现,是职业类型多样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类型不断增加,职业的类型也会越来越细致。
  多样化价值选择的结果,是自由职业走俏的另一个原因。当今社会,价值观呈多元化,它导致人们在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丰富多彩,并引起从业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自由职业灵活而有弹性的工作方式,及时弥补了传统职业结构的空缺,履行了社会运行所需要的特定功能。
  据了解,目前从事自由职业的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完全没有父母一辈人“单位”的概念。这些人有着较前沿的知识和较先进的技能,占领社会新兴职业岗位的趋向也特别明显。例如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媒体运营策划等策划行业,企业管理咨询、平面设计、资本运作、融资代理等新兴现代市场行业以及写作、翻译、文秘、家教等较“传统”的行业,都是自由职业者所热衷的从业领域。
    自由职业者中,不少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或受过某种较专业的训练,他们重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追求工作的创造性与成就感。而可观的经济收入,是作为一种合理追求的结果。
  记者在劳动部门采访中了解到,自由职业者的生存发展问题,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和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对自由职业者的养老、医疗保险作出了规定。逐渐健全的社会保障措施,为自由职业者解除了种种后顾之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