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44号令开始实施,允许外资进入节目制作领域,维亚康姆抓住机遇,迅速采取同上海传媒合作的途径使其内容产品进入上海。2004年11月下旬,经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维亚康姆旗下尼克儿童频道与上海文广集团(SMG)合作建立上海东方尼克电视制作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业务以制作本土化的儿童电视节目、在中国推广为主,同时还会在海外的尼克国际少儿频道(Nickelodeon)中播出。维亚康姆全球总裁雷石东已经表示,在华发展的重心将转移到上海的合作业务上来。
目前,该合资公司经筹备、招募人才,已正式开始运营。作为境外媒体同上海媒体合作建立的、旨在制作本土化儿童节目的公司,上海东方尼克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从内容业务上和人才上都将体现本土化特色。
而采取拓展频道为主的发展模式的新闻集团在上海也将重点放在内容制作领域。2002年3月28日,以普通话播出的星空卫视在广东有线网落地播出——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境外电视频道通过国内有线网落地播送。同年10月星空卫视在上海成立代表处,并从本地传媒挖走了不少专业人才。
3.境外杂志:版权合作,逐步实现杂志中文版的出版
境外杂志进入上海大多采用版权合作的方式。根据“2003年上海期刊市场调查课题”研究小组对上海27家时尚类杂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0%的杂志与境外杂志进行版权合作。比如2001年出版的《今日风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获得了日本女性杂志“Oggi”(小学馆出版社主办)的图文版权,“秀·WITH”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与日本的“WITH”杂志社通过版权合作方式于2003年1月创办的,同步引进国际著名时尚杂志境外拍摄的照片文字版。
尽管新闻出版总署尚未批准过一家境外杂志的中文版,譿訛但是借由灵活的版权合作,境外杂志却变相推出了中文版本的内容产品。日本专业建筑杂志“a+u”进入上海的方式就很有代表性:通过本地的建筑资讯公司引进版权,与国内出版社合作出版杂志的中文专辑,中文专辑为双月刊,专辑名沿用“a+u”杂志的名称,内容同步翻译自原版。因而,一般读者都视之为“a+u”中文版。
另一些国际知名杂志虽然还未实质出版,但是也在通过各种活动,在本地市场树立自己的形象。比如美国《财富》杂志在上海举办全球财富论坛,《福布斯》杂志推出“福布斯排行榜”。
以此类方式实现其资本和业务渗入上海的境外杂志中,时尚类杂志和科技类杂志进入力度最大,出现多家同一领域国际著名杂志都争先进入的现象。比如在建筑专业咨询领域,“a+u”进入之前,另一本德国建筑杂志《细部》(DETAIL)也发行了所谓的中文版。
二、境外媒体与上海传媒环境的互动 无论是驻沪新闻机构,还是通过同上海传媒合作使其业务、产品进入上海的境外传媒集团和各类知名境外期刊,都对中国传媒市场寄予厚望。它们拥有强大的资本背景,丰富的国际资源和先进的媒体运作经验,但是它们在上海的运作却不可能如其所欲一马平川地驰骋,它们的每一步发展都会受到上海传媒环境的制约。同时,这些境外媒体也对上海的传媒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在这种互动之中,双方经历着制约与促进、竞争与合作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前进。
1.上海传媒政策对境外媒体进入的影响
毫无疑问,传媒政策仍是境外媒体进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驻沪新闻机构来说,它们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外国记者和国外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讀訛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其主管部门。该行政法规对驻沪新闻机构的进入和采访活动进行了规范:外国新闻机构派驻记者和设立常驻新闻机构,实行申请批准制度;而驻沪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采访政府部门或其他单位时,应通过有关外事部门申请,并经同意。
后一条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驻沪新闻机构的信息获得效率。由于境外新闻机构间竞争十分激烈,通过官方途径获得消息往往不能满足它们的要求,因此不少驻沪外国记者依赖其他消息源较重,这种依赖影响了报道的准确性。
目前上海市正在实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一定意义上为这些驻沪新闻机构疏通了消息渠道。但是由于驻沪新闻机构是按照国外新闻理念来运作的,与上海的现实有差距,因此目前它们仍然无法实现理想中的信息采集效率。
而对资本进入、在沪从事一些业务运营的境外传媒集团来说,其面临的政策限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包括所有权限制、资本运作方式限制等在内的资本进入限制;(2)包括区域限制、市场占有率限制在内的市场覆盖限制;(3)包括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等在内的内容标准限制。
随着入世后传媒业的逐步开放,境外媒体所处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渐宽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