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三 今年物价上涨会升息吗? 背景资料: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要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把握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哄抬物价行为。报告指出,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家统计局按计划公布了2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数据,同比上涨3.9%,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CPI从去年7、8月份最高时的5.3%一路下行,到今年1月份达到最低的1.9%,2月份却又上涨了,长达半年多的物价下行趋势出现了转折。统计数据还显示,CPI 1、2月份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9%。人们担心,物价上涨的势头是否会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年的物价涨幅定下了目标,全年CPI涨幅在4%以内。
4%留有余地 有学者认为,4%的目标是留有余地的。从去年全年CPI涨幅3.9%看,由于政府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今年的物价涨幅会比去年有所降低,因此,4%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政府实际希望的目标是3%”。
2月份CPI涨幅超过市场的预期,那么,央行是否会据此采取加息行动呢?
“暂时这种可能性不大。”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因为CPI指数突增的主要驱动力是由春节带来的食品类产品的大幅涨价,在2月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8%;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2%; 消费品价格上涨3.9%。因此,2月份CPI指数的激增很大是由春节带来的暂时性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CPI不太可能继续像2月份那样高涨。
不过,对于全年CPI是否会有大幅上涨,还需进一步观察。物价上涨可分为两个部分: 翘尾因素和当年新涨价因素。其中,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上涨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与当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无关。
仍存上涨压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认为,2004年物价上涨翘尾因素估计将带动2005年CPI上涨约1.5个百分点; 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也将推动物价上涨; 此外,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很可能居高不下。
从物价传导的新涨价因素看,最突出的是2004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在我国各类价格的变化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是先导指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过成本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再传导到零售环节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对于生产资料价格向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时间,一般认为影响会在15~20个月内基本完成。因此,今年这个传导作用有多大,将直接影响到CPI的涨幅。
加息或在二季度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李明亮说,如果连续3个月CPI指数涨幅超过4%,可以肯定政府将会采取经济手段来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加息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他预计,如果加息,幅度不会很大,最多0.5%,而加息时间在二季度的可能性为大。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报告称,2005年CPI平均涨幅将在4%左右。实际数字最终取决于政府如何平衡资源性产品以及服务价格上调压力和低收入阶层、经营困难企业的承受能力,如何使价格调整的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理财建议: 如果连续3个月CPI指数涨幅超过4%,不排除政府会采取加息手段来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如果加息,对大多数身负沉重房贷的家庭来说,无疑又增加了利息负担,对房地产市场又将是一个降温措施。另外,即使小幅加息,也很难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投资者还是应该采取积极投资的思路寻找适合的理财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