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构建“青春武侠”时代

传统文化的消解    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武侠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没有什么错误。许多武侠小说中的元素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举凡道、儒、释、经史子集、医卜星象、天文地理、诗词书画、风俗民情哪一项不在众多的传统武侠小说中有所体现;而中华民族对于“忠”、“仁”、“义”等的理解更是融于传统武侠小说中,成为传统武侠小说的灵魂。

    不过《何乐不为》、《长安乱》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现却是非常有限的,这些作品无论是表现手法、作品语言、故事情节上都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性元素。比如《长安乱》的反讽和诙谐的写作手法;《胭脂红》对于“记忆”,对于“过去”的阐释以及《双飞录》对于爱情真谛的理解都是极具现代性的。

青春武侠,青春张扬    对于《长安乱》等几部作品现在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但是不管如何,“另类武侠”小说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事实。八十后的作家们站在今天的语境氛围、今天的思维形式、今天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创作,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一种颠覆,一种改变和一种挑战。“千古文人侠客梦”还在延续,但“梦”的内容却已经改变。

    其实仔细研究韩寒们的文本,读者很容易从中发现青春的张扬,何员外让几个可以称为江湖瘪三的人物勇闯天涯,他们虽然几乎不会什么武功,展现出的却正是这一代作者的自信。其实仔细寻找渊源的话,所谓“青春武侠”,与“青春文学”的亲缘关系要远远超过武侠小说。

    早期的武侠小说,比如还珠楼主等等,完全是为了给弱势的读者提供一个精神满足的空间,而金庸古龙则赋予了武侠小说新的精神内涵,不过所有这些东西在“80后”面前都已经土崩瓦解,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年纪轻轻却有着非凡写作经验的群体,这一代人用一种空前暴烈的形式争夺着话语权,并给一切文体都打上自己的标签。作为一种已经过时的流行文学类型,武侠小说当然也不可能逃脱这样的命运,被改头换面的武侠小说和此前已经流行过的形形色色的作品一样,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80后”。

    任何一个剧变的时代都会带来文艺的剧变,“80后”的兴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次他们集体玩了一把武侠,但很难说所有人都会这么继续坚持下去,更不能就此判断一个新武侠时代可能来临,韩寒的下一部小说就很可能完全与武侠无关。不过无论如何,大浪淘沙之后,还是会有人留下来承继武侠小说这种形式,虽然武侠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它的流风不会断绝。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