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成人卡通漫画读物除了台湾画家朱德庸的漫画系列和加菲猫系列,剩下的都是日本成人卡通,而且都是盗版。正规出版物在市场上根本打不过那些粗制滥造的盗版。《北京卡通》杂志就是当年国家启动“5155工程”时创办的,最初的目的是想夺回被日本卡通抢走的读者。目前在成人卡通市场方面,不仅品种单调,而且市场本身就不大,这让很多出版社在出版成人题材的卡通读物时都非常谨慎。
不过,电视还是在成人动漫领域做出了大胆尝试。从2004年年底开通的上海炫动卡通卫视开开业之初即表示,将大力开发24岁-35岁有消费能力的成人收视群。炫动卡通常务副总裁陈文女士还表示,2005年该频道还将轮番播出雪藏多时的中日最新动画片,成人化的动画片《Q版三国》也可能会领衔一批Q版卡通片的创作风潮……
可以说,成人动漫是补足现今国产动漫市场定位偏颇的一块基石。有专家认为,国内对于成人漫画的发行、出版、控制、年龄段定位,以及如何吸引该年龄层以外的人观看等问题上没有一种明确的方向。前卫艺术家胡月明认为,国家对动漫应放宽政策,并成立一个监督机构来进行监督。他认为将来的国产动漫市场一定会针对不同年龄段,有明确的市场对象,也会有成人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即将推出国内第一部描写青春校园生活的动画片《我为歌狂》,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将国产动画给予重新调整市场定位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动漫距离世界顶尖水平有多远? 被誉为“动漫好莱坞”的日本,动漫发展已有50余年历史,而中国卡通历史至今只有5年多。日本连载性刊物多达数十种,仅《少年JUMP》的月发行量就达到700万册,相当于中国全国所有动漫类杂志年发行量的总和;动画方面,仅东京电视台一家,每周的动画片放映长度就达200分钟以上,且每一季均有剧场版(动画电影)新片上映,而我国多个电视台新开的动漫频道均有不同程度的空白亟待国内原创作品的填补;动漫衍生产业方面,中国至今还没有以本土原创作品为蓝本的GBA、PS2、PC游戏,没有专门的周边产品代理生产商,没有一本关于配音演员资讯类的杂志,没有制作人访谈、幕后人员见面会、相关歌曲专辑、广播剧专辑的随片跟进。
日本动漫市场的定位几乎是全民型的,有适合各个年龄段观看的动漫作品。曾经荣获日本电影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的《袖珍的蒙斯塔--结晶塔之帝王》,是一部儿童动画;2004年摘取日本电影年度票房排行亚军的《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则是一部无年龄限制的全民型动画;而日本有史以来获得本土票房冠军的是官崎峻的《幽灵公主》,其票房高达上千亿日元,这是一部内容深奥、难懂的成人动画。
在动画的源泉——漫画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有漫画周刊、半月刊78种,月刊2246种,每月出版漫画单行本约300种,全年漫画书刊销量为35亿多册,占全部书刊销量的45%。漫画读者的年龄结构是从幼儿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日本漫画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科幻、爱情、冒险、体育、历史、宗教……无所不包。
目前,国产动画市场混乱。而在日本动画片的制作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首先在周刊杂志上进行连载,而后做出在电视上播放的TV版,成功后陆续推出OVA版,最后在全国上映剧场版。与此同时,模型卡片等一系列的周边产品大肆攻占市场,这些都能得到可观的利润,利用这些利润做资金再投入制作新的动画片,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反观国内,首先没有好的原创漫画可供改编成动画。目前国内的影视、出版业还处于各自为营、相对分离的状态,优秀的漫画无法借助影视的力量扩大影响,而影视创作又无法凭借出版读物做先期的市场试探,形成了媒体的疏离和市场的脱节。
中国的“5155工程”启动已有5年,但效果并不显著,技术上与制作上的水平与外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是一方面原因,但如何理顺市场运行,保证轨道畅通,使动漫独立成为一种产业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动漫作品周边产品附加值水涨船高 由动漫角色出演的《怪物史莱克Ⅱ》和宫崎骏的新作《哈尔的移动城堡》分别是2004年美国和日本电影本土票房最高的电影,票房分别达到4.36亿美元和100亿日元(7.5亿人民币)。而宫崎骏早期代表作《千与千寻》还曾创造过304亿日元(约22亿人民币)的惊人票房。
动画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已经被美国动画产业的成就和日本、韩国动画产业的后来居上所证明。2004年,全球动画及衍生产品的产值高达5000亿美元。
除了电影票房收入,美国2003年最卖座电影《海底总动员》和《史瑞克2》等动画影片,其主角造型相关玩具畅销的程度,更为电影公司带来不比电影院票房收入逊色的大笔附加利润。投资拍摄1部好的动画片,往往比拍摄真人电影得到的收益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