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业品牌塑造的启示:中外台长论坛综述

银汉文化传播运营总裁曾舟:
民营电视的三种经营模式
    “光线传媒、唐龙国际传媒、银汉文化传播”被业界称为国民营电视的三面旗帜。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广电总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电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银汉文化传播公司运营总裁,曾舟已在民营电视市场已摸爬滚打了多年,对民营电视的运营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对中国的民营电视制作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探索,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民营电视的进程进行反思和展望”,曾舟这样评价民营电视的发展意义。

    曾舟把已经历了九年发展的中国民营电视大致分为“三种运营模式”,第一是单一型的民营公司的运营模式,单枪匹马作战,在中国目前900多家民营制作公司的群体里,这样的运营模式大概占到80%;第二是集成型运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使节目的制作量快速增长。“这两种运营模式本质相同,只是规模不同”,曾舟这样评价这两种运营模式。与前者相比,曾舟对第三种--民营制作公司运营模式--即银汉文化传播所采用的模式充满希望和信心。

    “这种合作型的电视频道组合运营模式应该说是对合作双方是共赢的。首先对于电视台来说,可降低运营成本,整合优势节目资源和经营资源,从而提升频道的品牌价值和经营价值。对于民营电视机构来说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发行播出平台,充分地发挥节目的规模效益,从而全面地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曾舟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种运营模式的生存空间,“第一,从政策层面来看,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这种模式提供了政策性的空间;第二,从资源的角度来讲,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不断增加,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的快速发展,也为这种运营模式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空间;第三,从市场层面来看,能借助频道平台优势,大幅度提高民营制作公司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夏陈安: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的经营策略分析    同民营电视“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经营现状不同,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经营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与经营。然而,对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教育科技频道总监夏陈安来说,教育科技频道的经营也丝毫不比民营电视的经营更轻松。

    “教育科技类频道都是弱势的专业媒体,而对于一个地方的教育科技频道或者教育台来说压力尤其大”,夏陈安显得毫不轻松,“我们力图在专业化的推行和市场成功两个领域寻找完美的结合点,而这个结合点对于地方专业频道来说非常重要。浙江教育科技频道能够在成立三年来取得比较快的发展,主要就是抓住了专业化、市场化的频道经营策略。”

    据夏陈安介绍,目前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在浙江电视市场上的表现令人鼓舞,晚间收视率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包括在浙江落地的中央台的其它频道)首位,广告创收大幅增长,今年的广告可达2个亿,同时也诞生了《走进今天》、《纪实》等一批优秀品牌栏目。谈到教育科技频道的经营理念,夏陈安说,“一是要用专业化的追求来构筑整个专业频道的节目内容,同时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专业频道;二是要力求对专业化、市场化进行良好的融合之后,打造频道的品牌化概念,进而塑造频道的整体气质。”

    夏陈安进一步解释说,教科频道的运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节目资源,化专为广,化广为专,把专业性的内容通过市场手段,寓教于乐的形式表现的更有大众化的收视效果,同时,大胆借鉴综合频道的手法来制作专业化的节目。二是在人力资源上,推出栏目制作人和项目负责人的互动制度,通过实践运作,好的项目可以成为栏目,而办不好的栏目制作人就要降格为项目人,通过这种手段使频道的人力资源达到相对的良性循环。三是管理制度,主要是进行主客观创新的管理手段,一方面是请专家、评委每周两次对频道节目专业化进行考评,另一方面,把它跟收视率的客观得分相结合,如果收视率高,得分就高,经过主客观相结合的评分办法,使每个栏目制作人承担创收和创优的压力,压力很大。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