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书”热销北京书市

  举办书市,是想让广大读者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找寻自己的爱书。而在本届书市中“礼品书”成了大热门,购书者异常踊跃。看来读者在自己闻书香、识书趣的同时,也开始为他人着想了。
  从管理人员的口中读者可以得到以下与往届不同的信息。参展单位众多是特色一。在300余家参展单位中,包括上海、辽宁、天津等外埠出版发行单位。新书品种多是特色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书市现场新书种类达2000余种。现场购书的学生多是特色三。秋季书市总能够摸着学校刚刚开学的脉,正是学生补充“给养”的最佳时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丰富是特色四。《走进“公益歌曲大擂台”》让主持人、歌星与读者面对面;上海辞书搞赠书活动和查辞海比赛;科技知识讲座“虫圣”吴继传主讲中国名虫等等。
  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书市的其他特色。到书市里打个转转,书市东区里大多数的书摊都摆放有大盒大盒的礼品书,有的摊位还搞起了礼品书专卖。以往书市也有礼品书出现。但都没有这次成气候。什么《纪晓岚全书》、《新编十万个为什么》、《菜根谭》、《二十四史》等等,真是包罗万象。这些从包装到内容都极精良的礼品书躺在身价一定不少于10元钱的漂亮大盒子里,显得格外神气。这种高高大大的包装也着实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而让读者大跌眼镜的并不是它们的原价,而是它们一至三折的现价。比如一尺见方、一盒两本的《新中华旅游百科全书》原价900多元,现在120元就能拿回家;一套1000多元的《资治通鉴》160元也能拿下。买书的自然乐不可支,正在浏览的张先生说:“我正准备送孩子的老师一套。”另一位赵女士说:“刚搬的新家,书柜里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书,正好拿来用,又便宜又提气。”买书送人占了买书者的大部分。再深问才知买者心态:图书是一种充满内涵的礼品,不俗,还显出送书人的知识层次。
  甩库存是大多数卖书人的说辞。但这种甩法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可以卖到眼下的一折、二折,为什么当时的书价定得那么离谱?这又算不算一种暴利?既然礼品书市场有限,为什么仍旧推陈出新?一读者出言直率:谁没事捧着那么一大厚本看哪,费不费劲。这些问题也许不会有人回答,但是它们也许可以带给读者一些购书以外的思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