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届北京书市在春末夏初落下帷幕,数十万读者在书海中淘书、读书,沉醉其中。
自1990年创办以来,北京书市已举办17年52届,接待读者超过2000万人次,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吸引读者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书市,对平抑图书价格、减少出版发行单位库存、活跃首都图书文化市场、服务中低收入读者、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读书人的大型文化庙会
北京书市(原名北京特价书市)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共同创办的大型文化活动。1990年10月,为加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北京图书市场,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通过读书增长学识的需求,北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首届大型书市——“90金秋特价书市”。参展单位60多家,共设展位300多个。在9天的展期中,每天接待读者上万人次。
自此,除北京书市在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届外,还在新华书店系统内及京郊农村等地举办了多届书市,至今年4月共举办了52届,参展单位已达600多家,展位最多时近千个,几乎囊括了北京所有的综合性出版社。参展的图书、音像制品、软件品种超过20万种,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业技术、文学美术、文化教育、生活养生、少儿读物等。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北京书市组委会负责人刘杰说,书市以其图书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低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喜爱,已成为京城图书文化市场知名的文化品牌活动,被誉为“北京读书人的大型文化庙会”。由于书市的图书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工薪阶层读者,他们通过到书市淘书满足了自己的文化需求。书市的一个展期最多时曾接待读者超过百万,上到中央领导人,下至普通工人,各行各业的读者都到书市购书,甚至有许多外地人专程赶来。许多人推着小车选购几十甚至上百册图书成为书市的一道风景。
书市搭台,文化唱戏
每届书市都吸引了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读者,书市组织者充分利用书市这个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
北京书市从1996年开始同期举行“爱祖国、爱首都-做文明北京人系列文化活动游园会”。游园会期间有文化、国防、健身、科普、卫生、旅游等服务咨询、文艺演出、讲座等各种活动,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参与。
他们还利用书市的平台优势和图书资源,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从1995年至今已经向北京边远山区小学捐赠了近300个“希望图书室”,并从1999年起开始向北京周边省市辐射发展。已先后向张北地震灾区、内蒙古洪涝灾区、河北丰宁等地捐赠了十余个“希望图书室”。
从2001年开始,北京团市委联合有关单位举办以向监狱、劳教系统捐赠“新生图书室”为重点的“拯救工程活动周”活动,为失足青少年募集图书。北京书市承担了捐建“新生图书室”的任务,目前已捐赠“新生图书室”100个,捐赠图书超过30万册。
此外,近几年书市还增加了禁毒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现场招募工作,既满足了百姓投身公益事业的需要,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志愿服务工作者。
完整规范的组织体制确保书市安全顺利举行
刘杰告诉记者,北京书市自举办以来,一直依靠市场化运作,没有让政府掏钱。通过多年的实践,他们逐渐摸索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组织体制。
“打造品牌书市,领导行业新风”是组织者举办书市过程的一贯追求。书市除在图书种类、价格上继续保持一贯的品种丰富、价格优惠的特点外,在市场管理、园容美化、强化服务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套规范。
数量众多的人群聚集一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按照《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增加了活动安全评估的工作内容。他们进行实地风险查勘,针对风险预测对可能影响活动的安全因素进行预测;结合多年活动经验,做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大型活动管理条例的要求,专门制定了各类安保方案。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参展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与供餐单位签订《供餐协议》和《食物中毒责任书》。并在活动中严格按照各种方案执行,确保了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
今年的春季书市还增加瞭望岗哨,保安人员站在高处随时观察书市情况,发现异常随时报告。
书市组委会还加强对市场的各项监督检查,展前和展中召开会议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现场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文化执法总队配合,严格打击非法出版物,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使书市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为推进书市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经营商品的规范化,书市组委会从2006年春季书市开始开展了优秀参展单位评选活动。对参展单位从规范经营、文明经商等方面进行评比,表彰优秀参展单位,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单位,采取批评、教育,直至取缔、取消参展资格等手段予以处理。这些为读者创造良好的购书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书市一项常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