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 降价未到终点

事实上,绝大部分国产汽车都比国外生产的汽车卖得贵。今年3月下线的丰田花冠国内报价18.22万至20.38万元,其在国际市场的报价则为12550至13374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4万至11.1万元,基本为国内报价的一半……几乎所有在中国投产的汽车报价都要高于国际市场的定价,其中一半以上国产车定价比国外同车型高出100%;价差最小的帕萨特、高尔夫等国内售价也比国外市场高出30%。还有让人看不懂的是,据说去年国内某汽车公司出口一批轿车,出口价仅为2万美元,而同样车型在国内市场的价格却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为什么厂家能以这样的价格出口,却不能以这样的价格对内销售?这多少让知情的消费者感到困惑。再说中国人拿美国人十分之一的工资,却要买贵2至3倍于美国轿车价钱的车,这多少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此看来,除了厂家赚取了超额利润的理由,别无解释。

降价将成为车市常态    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一个名叫刘梦雨的汽车经销商向记者讲述着他们的“黑色五月”。继前4个月汽车销量小幅下滑之后,5月份情势急转直下,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比各月平均水平下滑了20%左右,“而往常的5月本应该是销售旺季的”。历史性的走低让市场在盛夏之日打了一个寒战。
    日前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消息更加印证了目前车市的低迷。据国资委消息,今年1至4月份国内13家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率为93.4%,同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截至4月末的汽车成品存货总值142.1亿元,上升27.9%。另有数据显示,连续3年销量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5月突然出现全面滑坡,总体下滑幅度达15%至20%,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销量下滑超过30%。
    针对近期汽车销量下滑,上海智策车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师分析了五点原因:一是今年车市降价此起彼伏,促成消费者的持续观望心理;二是近期油价上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三是汽车贷款门槛提高把一部分消费者挡在门外;四是明年进口汽车配额取消,人们在期待新一轮车价调整;最后是车牌拍卖制度有望被取消,使得消费者集体观望。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