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自称为“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名字。王小波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消退。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
王小波的文字,始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高贵的自由精神。王小波和李银河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成为不朽的神话。王小波的爱人李银河说:“翻拣他当初写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忽之间,阴阳两隔。”
李银河不久前将两人二十年间的情书结集出版(书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对她来说,这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吗?
王小波的信徒不高兴了:情书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公诸于众?怀念爱情,为什么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何况王小波已经不在人世。死人不能说话,这公平吗?
李银河是不是在公然背叛王小波,用这种温情脉脉的形式?当爱情隐私被公开拍卖时,爱情还有多少神圣可言?在这个缺乏隐私的时代,我们惟一能做的是:请不要惊醒沉睡的死者。
被背叛的爱情隐私 【迟早的事儿】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情书选出版了,这是迟早的事儿,这也是迟早要挨骂的事儿。为什么呢?网上有人一言以蔽之:“因为喜欢他所以喜欢这本书,又因为喜欢他所以不喜欢这本书的出版。”看起来特矛盾,坦白说,喜欢王小波就很难不喜欢他的全部,因为他赤诚、机灵、残酷而深具诗情,情书是赤裸裸活生生的王小波的五脏六腑啊,怎能不喜欢呢。可是,这当口儿,我们又犯病了,我们开始讲求“隐私”反对“窥私”贬斥“贩私”,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王小波,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独立作家。
【怀疑李银河】
王小波的身后事,一向都是李银河料理的,选择墓碑编选文集一版二版三版,情书的出版终于令广大小波挚爱者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怀疑与激愤:她有什么权利公布二人隐私?即便她拥有王小波所有文字版权,她又怎忍心让王二身后衣不蔽体?一句话: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何必公诸于众?再多一句:她是不是缺钱花?
【中国人阴暗心的演进规律】
王小波留下很多东西,对美与智慧的渴望,对自由思考的寻求,可纵观情书出版后的种种反应,我发现小波门下走狗们还是那样庸俗,一副没受过王二精神洗礼的模样!如果不是你先在心里把王小波版税看成天大件事,你绝计不会这样揣测李银河的。
看这件事,看别的事儿,就能看到中国人的阴暗心的演进规律:从前阿Q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现在周星星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太美舍不得吃。总之就是:我不吃,你也不该吃!你吃了你就错!怎样错?怎么都给你扣个帽子!
【这个马克斯·布洛德】
说李银河坏话的人,大多不会反躬自问,只会得理不饶人,甚嚣尘上,我真为她难过。想到李银河,我不可避免地想到马克斯·布洛德,他是卡夫卡的挚友,也是卡夫卡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他还是推动西方文学界关注卡夫卡的第一人。众所周知,也正是这个马克斯背叛了卡夫卡要求将他绝大多数作品都付之一炬的遗嘱,他不仅陆续出版了卡夫卡的小说随笔,后来还推动出版了卡夫卡的所有日记。被背叛的遗嘱,被彻底背叛的遗嘱,这怎么说?
【艺术家妻子的态度】
我不想神化王小波,不想胡说他是卡夫卡式的天才,但他留下的东西,至少比我们现在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好一万倍,这就够了,还奢求什么?
李银河曾说她对王小波是怀着崇拜的,可她的做法与马克斯不同,她说得很少做得很多,她极少长篇大论地评价他,她默默地整理出版他的东西,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情书选里,李银河自己的情书收得极少,她自主判定了价值高下,没有将自己拉入王小波的不朽,这就够了,不是吗?比照其他作家亲属的鸡犬升天式写作,李银河地道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