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家,才会恋爱!
恋家的人,懂得以幸福相待,谈好恋爱。
在心理上对家有爱慕;
在行动上对家有付出,
能够真正享受于对家负责的愉快,
才会真心陶醉于为爱付出的慷慨。
发生天灾那年,他还只是个读中学的男孩;四年以后,他已经是个大学生了。每逢假日,同学们相约出去游山玩水的时候,他总是背起简单的行囊,匆匆搭夜车赶回家。参与天然灾害的重建工作,没有段落,除了自家、还有小区。当别的大学生都忙覂在社团与游乐中发展自己,他的心却牵系覂故乡的这片土地。
别以为这样的年轻男子,生活没有情趣。利用假日独自返乡服务,不到半年的光景,他不再形单影只,午夜候车的站台上,身边多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孩,经常陪伴在他归心似箭的路途中。
说来也是机缘巧遇,他们两个人的初遇,也就在候车的站台。只不过一个人往南、另一个人往北。在一次错过班车的夜晚,两个人有机会攀谈,才知道彼此的情况。
女孩家住北部,为了求学而离家,生活很不习惯,思乡情切,一有空就想回家。每次父亲都会到车站接她,百般疼惜的心情十分矛盾,“希望你每个星期都回来看看,却又怕你因此而太过依赖,没有办法学习独立。”她慢慢体会,每一个人都是候鸟,不论飞得多远,还是会不断地眷恋故乡。能够在飞翔与守候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点,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长久幸福。
对家有甜美的感觉,负责任时才会觉得愉快 两个人交往以后,她就把假日区分为三种用途:有时候回家探望父母,有时候陪他回乡服务,有时候留在学校宿舍──以温习功课之名品尝孤独。因为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连母亲都明显发觉她长大了,知道她的恋情,并没有特别的反对意见,反而悄悄与她分享过来人的经验:“会恋家的男人,才懂得恋爱。像你爸爸呀,就很顾家啊,对家庭要有甜美的感觉,负起责任时,才会觉得愉快。”
她惊讶于母亲的说法,竟然和他讲的一模一样。她曾心疼地问他,“长期在学业与家庭之间奔波,会不会觉得累?”他说:“能够负起对家的责任,我觉得很愉快。”
恋家,才会恋爱!恋家的人,懂得以幸福相待,谈好恋爱。我一直相信:能够真正享受于对家负责的愉快,才会真心陶醉于为爱付出的慷慨。
看遍人间百态,幸福有各种不同的可能。但不变的真理是:一个恋家的人,在爱上另一个人之后,比较能够表现自信,懂得付出;面对冲突时,比较愿意沟通;遇到挫折时,对未来也有比较温暖的期待。
所谓的恋家,十有八九来自父母相爱、手足相亲,让人对家庭有无法抵挡的向心力;但也并不绝对。有些人的家庭十分灰败,父母不断争吵,甚至离异,手足失散、流落四方,但基于对家的一种强烈的渴望,恋家的念头也非常强烈,只不过在追求幸福的路途中,会比较辛苦、碰到比较多的挫折,但仍无损于他对爱的付出与珍惜。
恋家,没有亲疏远近的差别、也没有人数多寡的限制 不同的出生背景,都可以产生恋家的情愫。但真正恋家的关键,其实是来自心理上对家的爱慕,以及行动上对家的付出。这两者必须同时存在。
倘若,只有心理上对家有爱慕,但行动上从来不肯付出,那只是对家的依赖,而不是真正的恋家,当家里无法提供被依附的条件,便失去凝聚的力量。相对的,只有行动上对家的付出,但缺乏心理上对家的爱慕,那只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施舍,自己做得疲累厌倦,家人也无法感受幸福愉快。
真正的恋家,没有亲疏远近的差别,也没有人数多寡的限制。
你不会在别人面前,故意表现一付“我的家庭好幸福”的模样;在宾客离去之后,换上另一付“上辈子欠你死人债”的嘴脸。
你也不会在离家五百里的路上,才渴望家的温暖,千方百计找电话或写明信片,纾解自己的思乡之苦;一旦重新回到家,却又不知道珍惜,将一切拥有的幸福,都视为理所当然。
你更不会只是为了家人而活得苟延残喘,当家人先后离开之后形同槁木。
真正的恋家是:即使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孤单寂静的空间里依然存在满满回忆和祝福。就算抱持不婚想法,或因为离婚而独自一人,也会因为心中有爱,而让家变得温馨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