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徘徊不前甚至日形恶劣的经济形势和失业危机……这一切逼得一向大大咧咧、贪图享乐、有些玩世不恭的美国人严肃起来,《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哈泼斯》(Harper's)、《纽约客》(New Yorker)这类以文字为主、富于思想性的高品味杂志一时畅销。
“九一一事件”后,严肃杂志的发行量开始激增。如在2002年下半年,《大西洋月刊》(每年出版10期)的销售量增长5.1%,达到529834份,其中一期杂志的销售量甚至增加52.4%。《哈泼斯》的订户增加8.2%,达到229434份,零售增加28.1%。《纽约客》的订户也增加6.8%,达到938600份。
有关政治、政策、战争等重大问题的引人深思的长篇报导,是严肃杂志吸引读者的卖点。“尽管令人遗憾,但九一一事件和后来的事态发展,以及当今世界的现状问题,无疑使严肃出版物获益非浅”,在2001年,《大西洋月刊》每期的发行量为平均3万份,在2002年上半年,则为平均4.2万份。刊登《美国土地:摧毁世贸中心》(American Ground: Unbuilding the World Trade Center)一文的杂志发行量激增到每期6-8万份,其他如刊登萨达姆·侯赛因特写《暴君的传说》(Tales of the Tyrant,作者 ark Bowden)的5月号,登萨探讨战后伊拉克未来的《美国的第51州》(The Fifty-first State,作者 James Fallows)的11月号,均销量大增。据悉,2003年4月号的封面故事由著名记者和传记作家布鲁科舍(Richard Brookhiser)撰写,揭示布什总统的信仰、人格与决策领导的关系。
政治刊物《哈泼斯》以反战、反布什著称,其发行人麦克阿瑟(John MacArthur)公开承认,《哈泼斯》因对布什“充满憎恨”而赢得口碑、销量大增,“人们需要大量的反布什的材料,越多越好。多数媒体或是拥护布什,或是持中立态度,我们则是坚决彻底地反布什、反战”。“显然九一一之后的气氛使思想性杂志获得青眯,但反布什更使我们的杂志锦上添花。”麦克阿瑟补充说。如在2002年12月号上,封面故事是麦戈文(George McGovern)撰写的《自由主义案例》(The Case for Liberalism),公开抨击布什政府。这期杂志成为自1984年3月以来销量第二高的一期。
《纽约客》以文学见长,但其刊载的政治类文章同样见解犀利,如9月16日发表的有关盖达组织二号头脑艾曼·阿勒扎瓦瑞(Ayman Al-Zawahiri)的特写等。其“九一一事件特刊”则创造单期销售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