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杂志为何越来越“胖”?

    9月的《时尚芭莎》基本上是一本没法拿在手里的杂志,因为它实在太重了,足足有680页。当然,比起840页、有5斤多重的美国版《Vogue》,也是小巫见大巫。与此同时,《W》杂志也推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号”。这简直令人怀疑,这些砖头般的印刷品还是杂志吗?

    过去,对于内地杂志来说,杂志的页数基本不是一个问题,按照有关规定,页数一般都是固定的,实际上在杂志根本就不够市场化的情况下,也没有多少改变页码的需要。不过最近两年,时尚杂志屡屡借着“周年纪念”之类的名义推出特大号、增刊,所谓“加量不加价”成了争夺读者的一大卖点。不过,读者真的得到了实惠吗?翻开这些加厚刊,你几乎要迷失在广告中,显然,所谓加厚部分主要是广告而非报道。当然,读者似乎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他们并未多掏钱。如果仔细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时尚杂志在这两个月“生日”?《Vogue服饰与美容》在9月,《时尚先生》、《ELLE》、《瑞丽》等统统挤在了10月。这些杂志究竟何时诞生,大多数已难以考证。不过,如果按照国外杂志界的惯例来看,抢在9、10月进行“周年纪念”就是一个商业策略,为出版“加厚刊”寻找的理由。

    在美国,一到9月,以《Vogue》领衔的时尚杂志兵团就会争先恐后地疯狂冲刺杂志厚度的纪录,时尚杂志9月集体“增肥”已经成了一项传统。比起国内杂志,9月的美国版《Vogue》更让人“望刊兴叹”,如果想在报摊上翻翻了事几乎就不可能,但带回家后可能发现能读的内容不到四分之一。有人在博客上感叹:杂志干吗要跟《哈利·波特》比厚呢?一切无非是钱在作祟。9月左右,正是时装换季之时,随着时尚秋冬季来临、圣诞新年假期为时不远,时尚品牌都不惜血本投入广告大战,力求将品牌新一季的风格形象牢牢地烙在读者的脑海中。尽管这些被预告的商品价格远远超出了杂志读者的承受能力,但是这只是使品牌和设计师的影子深入人心,最终推销那些二线产品和香水等低价品。相对应的就是9月也变成了时尚杂志拉广告的必争之地,9月号一度是衡量一本杂志全年广告情况的指标之一。现在,连健康、汽车、旅游等各类别杂志也根据消费趋势加入到了9月增肥的大军中。像《名利场》这样同样依靠奢侈品广告的名流杂志,特地搞了一个最佳着装人士的评选放在这个月,从而名正言顺地推出加厚刊。杂志商业化程度越深,自然就要与市场的波动结合越密切,广告页码也会随之跌宕起伏,消费类杂志尤其如此。

    杂志的广告越多,当然越好。不过对于报道对象本身就与广告对象重合的时尚杂志而言,采编内容与广告之间的界线差不多完全模糊了。除了Mario Testino、Steven Meisel等少数摄影大师的作品能够让影像风格凌驾于服装之上以外,其他时装大片根本就是品牌广告。而编辑罗列的“must buy”推荐清单怎么看都像软文,附赠的别册就是产品展示图集。像美国版《Vogue》这样的杂志,真不知如今究竟是编辑主导还是广告部主导了。而这在每年9月号,当广告页面是内容页码的3倍、几乎把内容给淹没的时候无疑达到了高峰。这样的杂志,其实就是“商品目录”,迟早有一天会发展成“邮购手册”。实际上,美国的《Lucky》杂志,去年开始就启用了一项“短信定购”服务,读者可以直接发短信购买杂志广告中的商品。

    封面模特是越来越瘦,而时尚杂志却是越来越胖,时尚圈好歹有反零号模特风潮防止模特们被饿死,但没人会拒绝广告收益,所以我毫不怀疑将来一本杂志就能把人砸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