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丨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发问:在太空中,我们如何生活——《走出地球的生命》图书分享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仰望星空,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在此过程中,随着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中国人正式入驻太空。当我们进入太空,要如何生活?未来,当我们远征星辰之海,又将如何建设太空家园?此时,让我们读一读《走出地球的生命》,从中获得一部分答案吧。


现在:不同寻常的“日常”
  假如你有机会造访空间站,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我们来看看你将如何在太空里度过每天的生活,包括吃喝拉撒、工作和休息。

  呼吸
  呼吸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正常到我们甚至不会留意到。吸气和呼气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由肌肉调节,基本不受重力影响。在地球上时,呼出的气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密度较周围空气低,温度也比周围空气高,所以会上升,然后周围富含氧气、温度低、密度高的空气,会补充过来。但是,在微重力下,空气不再对流,我们呼出的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气体包绕在我们周围,新鲜的空气很难流过来,所以我们连呼吸也会困难。但是,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只要启动空调或通风设备,就可以让空气流动起来。

  穿着
  航天员在舱内时,可以随意穿着,就和他们在地球上的家里那样。但是,如果要出舱执行任务,就要穿上技术含量很高但也很笨重的舱外航天服(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重达120千克),它让航天员可以在低温(处于阴影里)或高温(暴露于太阳照射下)、辐射和真空环境里生存、工作。这种航天服带有氧气管,衣服里装有无线电,用来和其他航天员或者地面指挥人员通信。此外,在航天器发射和返回阶段,航天员要穿上舱内航天服。有人开过这样的玩笑——航天员穿了舱外航天服,如果觉得自己身上痒想挠怎么办?

  吃饭
  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对于航天食品的要求很高,需要保证营养丰富且均衡,食材最好是固态、无骨、小块,不能有残渣,不能留下太多难以处理的餐余垃圾。航天食品还必须有很长的保质期,为此不得不牺牲口感,味道会打折扣。因此,保证口感好是航天食品面对的一个很大挑战。国际上早期的航天食品都是灌在金属管或塑料管里,吃饭时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这会令很多人食欲大减。

  说到饮食,中国航天员的待遇应该是最好的,中国空间站菜品丰富、美味诱人,早餐有藜麦桂花粥、酱萝卜、椰蓉面包、卤鹌鹑蛋等,午餐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红烩猪排、什锦炒饭、菘菜牛肉汤、椒土豆等,晚餐有辣味金枪鱼、香菇肉末、酱香油麦菜、奶香鸡米等,此外,还有一些饮料、零食,如桃汁、香卤鸡胗、巧克力、什锦罐头、曲奇饼干等。

  刷牙
  在天上,刷牙也会变成一件麻烦事。我们平时刷牙都是先含口水在嘴里,这在天上也很容易做到,从盛水的袋子里通过吸管就可以把水吸到嘴里,而不像在地面上那样从水杯里喝水,因为如果把水盛在水杯里,水会形成一个水球在空中漂浮,不会老实地待在杯子里。我们刷完牙以后要吐掉嘴里的水和泡沫,这种事在地球上很简单,只要张嘴把泡沫和水吐在水槽里就完事了。但是,在天上却不能这么做,因为吐出的泡沫和水由于没有重力的束缚,会在空中四处飘荡,粘在身上、墙壁上,甚至落在电器上造成短路。所以在天上刷完牙后只能吐到一个纸袋子里,有点像飞机上的清洁袋,不过空间站的纸袋子里衬有吸水材料,否则由于没有重力,水和泡沫还是会漂浮起来,在空间站里四处游荡。

  洗澡
  为了保持身体的清洁,我们需要经常洗澡,那么航天员在天上如何洗澡?空间站里是没有浴缸的,通常只能用海绵蘸水或者用湿毛巾来洗,用不产生泡沫的无水淋浴液。一通折腾下来,虽然算是洗澡了,但是和地球上相比,好像又没洗。

  如厕
  在空间站里上厕所也有诸多不便。在如厕时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可能会出糗。当你蹲坐在马桶上时,必须用绑带把自己固定在马桶上,否则不小心正在酣畅淋漓地释放时人飞起来就麻烦了。航天员排出的秽物会被真空抽走,类似飞机上的马桶,不过飞机上是完事了再抽,在天上则需要在如厕过程中一直抽,否则排泄物就会“天女散花”了。航天员如厕后,排出的便便会被抽干,水分将被循环利用,粪便里的固体残渣被封装到塑料袋里,等货运飞船来时带回地面销毁。

  睡眠
  航天员最好的选择是钻进睡袋里睡觉,这样就不会在空中飘来飘去,不过这样睡每次醒来都发现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还可能会撞到设备。如果不喜欢在睡袋里睡觉,也要把自己的身体用绑带固定住,如同我们坐车时系上安全带。在空间,除了微重力因素外,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情绪兴奋以及前庭功能障碍造成的空间运动病也会影响睡眠,导致睡眠结构改变。航天员入睡后,也会做梦,甚至有时会做噩梦。还有一些航天员睡眠时会打鼾,而打鼾对维持睡眠质量来说是不利的。

下一页

      相关新闻: